拿下的北凉,就是咱们的资源。
损失的人口,就是损失了。
“双科甲等第一,只低不高。”姬弘收回了刚才对宋时安的轻蔑,给予了有些离谱的肯定。
都第一了,只低不高那得到哪去了?
“弘卿,你说这科考,真的能够发掘出人才?”姬渊带着一丝好奇的问道,“我大齐,也有这样的人才吗?”
“科考必定是能够网罗出真正人才的,但此时我们再开,太晚了。”姬弘说。
一个新政策,它执行的前期,必定是充满阻力,且因为不安稳的状态,造成国势短暂衰退。
这个政策到后期,肯定会变味,失去本身意义。
最有益时,就是成熟之后的鼎盛中期。
姬渊现在搞的话,只会给当前的朝局制造动乱,并且失去大齐的政策优越性。
虞国的世家,为什么很多对姬渊有滤镜,对齐国有向往?因为他们都认为——齐国不搞科考,有善政,很文明!
但实际上,本土的世家也不会觉得相比起开科考的大虞,齐国有多好,自己吃了多少国家红利。他们只会认为,这是基本项,不是加分项。
总结下来那便是:精英阶层不可能忠君爱国。
“这宋时安,这宋时安。”姬弘频频摇头,十分的不悦,“真该死啊。”
当时朔风下了雪,要撤兵的时候,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因为打下去越来越不赚了。
有潼门关,有武威,有半个朔郡,已经可以了。
可如若再举国之力,再围攻他一个月,宋时安是必死的。
“现状就是他还活着,而且当了状元,必定要主导改革了。”姬渊认真道,“而这改革,依弘卿认为,有可能否?”
“没人能做成,这太难了。别说放在伪虞,就算是权势更集中的大齐,也难以做成。”
姬弘是真心这样想,但是,他想起宋时安在朔风的所作所为,又说道:“但这事,还真是能够做成的。”
理论上可行。
关键是,做的人。
而宋时安,还真有可能是那个人!
“而且,别说全部都做成,哪怕是其中一项,屯田彻底成功,伪虞的国力,也将远胜于我大齐。”姬渊道。
“是,屯田彻底成功,就必定清查出不少隐户。”作为丞相,姬弘最懂的便是这个,“也相当于,平白增加了人口。”
古代算人口,不要去执着于真实人口。
既然是隐户,那就意味收不上钱,幕不上兵,施行不了徭役。
等同于,没有人口。
“一定,得干扰他。”姬渊道。
“陛下意思是?”姬弘试探性的询问。
“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