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一章 侦察连的战备执勤,这种事应该很刺激吧?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送喜报,送的是喜庆。

    当然也是武装部,借机宣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这种理念的好机会。

    部长和政委在堂屋忙着支应热情的村民,武装部的干事,工作人员也没闲着。

    家里劳力去当兵,他们来慰问一趟,院子里能打扫的地方,都清理一遍。

    人太多,扫地不方便,干脆就把木材,倒地的锄头全都捋着墙放好。

    连房檐下常年下雨滴水,滴出来的一排小水坑,都拿着铁锹,一点点拍实。

    压井旁边湿漉漉的地面,也让干事们带人,从外面挖一些带石子的土给铺平。

    立功什么的,对于很多村民来讲,他们没有太多直观的感受,可送来那成堆的慰问品,以及帮忙干活的领导。

    在大家眼中,那可是实惠的很呐。

    对老家很多人来说,养儿为防老,可自家儿子,都没人家干得这么周到过。

    寒暄了半天。

    董国强也有些招架不住了,主要是头回过来,当时只是了解情况,村民也没那么热情,顶多是凑热闹,围着看看。

    可这回不一样啊。

    武装部大过年的来家里,还提这么多东西,又帮家里干活,这在很多村民眼里,那就是好领导。

    既然认定是好领导,那人家甭管来干啥,招待不周,就不应该。

    左邻右舍男的一个劲让烟,这手上拿的,耳朵上夹的,加起来都快一盒了。

    女的把家里过年炸得豆腐,丸子,焦叶,糖果,瓜子用大黄色的瓷碗装着,全都跟上供似的,把跟前快摆满了。

    屁股底下光小凳子都有七八个,根本坐不过来。

    更有热情的,陈学军家饭没烧好,有人端着面汤糊糊过来,说啥让喝两口。

    就这热情劲,那胃就算是跟水缸一样粗,也能给塞满啊。

    眼瞅着不能继续呆了,董国峰也顾不上寒暄,抬手摆了摆,高声道:“老乡们,真不用这么热情。”

    “我们这回来呢,就是为陈默同志送下喜报,请大家放心,陈默这孩子在部队很好,很懂事也很上进。”

    “是咱们整个父城的骄傲。”

    “我呢,代表军区,代表县委,过来家里送下喜报。”

    说着,董国峰从口袋中,拿出准备好的慰问金信封,塞到陈学军手中。

    “老哥,这是县里给的,感谢您为国家培养一个好孩子啊。”

    “孩子不在家,以后家里有什么事情,尽管去城里寻我,多的我就不能呆了。”

    “这过年了,我们工作也忙。”

    董国峰说完,笑着婉拒众人的挽留,带上人走出了堂屋。

    他是不敢留啊。

    再多呆一会,那面糊糊配丸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