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五十一章 最擅长的领域,这到底谁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赵国良话音刚落。

    整个教室三十五人,足足站起来一半,有十七人,其中就包括陈默。

    因为教授询问的是装甲单位,并非装甲侦察连,那这个范围可就太广了。

    装甲侦察,炮兵侦察,仪器侦察都算在内,除了武装侦察那种跟摩步类似的,手里家伙不硬气的单位。

    基本都能跟装甲部队挂钩。

    赵国良对于起立的人数没觉得意外,只是指了指黑板上的题目,开口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此话一出。

    教室里,有些担任过战斗班班长的老兵,下意识的张嘴,想要回应,但最终还是没能开口。

    其实这种影响胜负的因素,每年年度军事演习,部队都会反复复盘,很多战斗班的老兵肯定知道。

    但由于侧重点不同,侦察兵哪怕复盘,他们也不会怨后方的主力打仗不给力啊,只会在自己业务范围内,进行反复的加强式训练。

    这是基层常见的毛病。

    吃了败仗,那认为就是练得轻,是军事技能不达标,而不是指挥方面的失误。

    属于惯性思维了。

    毕竟,一个装甲团如果吃了败仗,身为团里的一名战士,你敢去拍着桌子质问,是团长指挥失策嘛?

    这眼瞅着没人能回应,赵国良点点头,他精神抖擞的正准备以这个为切入点。

    进行接下来的授课时。

    许久没动静的陈默再次开口了:“报告!”

    “嗯?”

    赵国良听到动静,他扭头看向这个黑黑瘦瘦的学员,道:“你又知道了?”

    什么叫又知道了

    陈默抬手挠挠鼻尖回应道:“我不确定分析的对不对。”

    “一场战斗,抛开地域优势,人员优势,武器配置优势之外,指挥数据确实是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

    “这个因素大概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装甲指挥官对战场态势感知,也就是实时动态信息情报变化的准确分析评估,占据胜利因素的90%以上。”

    这点陈默还真不是瞎说,师改旅,让指挥更加扁平化,从军,师,团,营,连,班的模式。

    朝着军,旅,营,连,班改编,不就是为了让指挥线拉到更近一些,避免指挥过于冗杂,贻误最佳战机。

    “第二,装甲指挥官高效率命令节奏,挖掘分队单台车组作战效率,整体协同火力利用率,占据胜利因素的70%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五十一章最擅长的领域,这到底谁在上课?(第2/2页)

    “第三,装甲指挥官正确的节点战术应用,同样占据胜利因素的70%以上。”

    “以上三点不难得出结论,连续并且精确战术命令,可以放大己方的绝对优势。”

    陈默讲出自己的观点时,语气极为自信。

    他是没有带过部队,但好歹也是作战指挥学参加过中培的干部,哪怕再菜,跟在老领导身边担任机要秘书。

 &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