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们应该能听明白吧?”
“王总,您的意思,今后课程表的用户可以直接套用你们生成的简历模型?”
王卓刚才的描述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不少记者都开始竖起耳朵聆听,甚至连采访熊小歌的记者都挤到了王卓跟前。
“不是,至少现在还不行,我的意思是通过该用户的日常问答数据,找出他擅长的领域,简历画像目前只能提醒他擅长哪些领域,并不能直接对接企业端”
“您的意思是将来可以,对吗?”
央视记者立即抓到了他话中的潜台词。
“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去验证,目前我们设想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模型调教,我们的简历画像能够筛选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招聘简历”
“进而减少繁琐的人工筛选时间,能根据企业的需求精准匹配到合适的求职者”
“当然最终的面试还是需要求职者自己去,我们只是节省出一部分前期的时间”
王卓沉吟片刻后,解释道。
这个设想其实也算是人工智能的初级模型,是张明那边的团队过来指导算法时,王卓突然想到的。
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大趋势,但ai具体怎么搞?
至少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无从下手。
可是张明的算法算不算是人工智能?
绝对算!
因为它可以代替人工进行数据筛选抓取,从而根据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推流。
当王卓想明白这点后,他结合了课程表招聘业务与“求知”
板块的实际情况,可不可以通过内容生成用户简历画像?
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
于是就产生了今天他所描绘的一幕。
不仅可以提高课程表内容板块的质量,还可以通过内容转化成课程表招聘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过程还能优化课程表现有的技术算法。
简直就是一举三得!
“王总,签约时间到了”
汪婉见记者们还准备继续追问,了解内情的她赶忙上前,凑在王卓耳边轻声提醒道。
“各位媒体朋友,时间到了,有什么问题,等咱们签约仪式结束了,再询问如何?”
“没问题,王总”
会场里的众人纷纷点头,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