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的奋斗!

关灯
护眼
第47章 朕最懂谁是大明的真忠臣了!(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黄立极心头剧震,后背沁出冷汗。孙承宗推四个,皇帝收四个还加三个?难道陛下嫌“帝党”的忠诚还不够多?要继续加强东林党的力量?

    他压下惊惶,深深拜下,用无比忠诚的语气道:“臣遵旨!陛下圣明!慧眼识珠,广罗贤才,臣等佩服之至!”

    崇祯此刻并没有想朝廷“狗斗”的事情,他想的是大明还有许多“久经考验”的真忠臣!

    杨嗣昌、孙传庭、卢象升、孙祖寿、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曹文诏、尤世威......等等一众上上一世为保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真忠烈。对了,孙承宗也是其中之一啊!

    他挥了挥手:“去吧。拟旨,召他们即刻进京。”

    “是,陛下!”二人齐声应道,心思各异地退出文华殿。

    ......

    十二月初一,皇极殿,望朔朝会。

    常朝钟鸣,百官肃立。崇祯端坐御座,目光落在鸿胪寺卿李觉斯身上。

    “宣旨。”

    李觉斯展开黄绫:“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老成谋国,忠勤体国,着即实任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宣大、昌平军务,整饬边备,清厘屯饷,钦此!”

    王在晋出列跪拜:“老臣领旨!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报天恩!”他起身时目刺勋贵队列,那里站着脸色微变的朱纯臣??这个王在晋“坏”的很,最会查空额了!当年在辽镇就查得辽东诸将叫苦连天,现在又当了本兵,又摊上当今小皇帝这样的“暴君”,勋贵将门的日子还能好得了?

    第二道旨意紧随而至:“兵部右侍郎李邦华,器识宏远,着即协理京营戎政,清汰冗滥,核实粮饷,整军经武,钦此!”

    李邦华伏地谢恩。勋贵队列中一阵骚动,朱纯臣胖脸上的肥肉抽了抽。李邦华是东林党!让他协理京营……不用说,一定是来查账的!

    “陛下!”朱纯臣猛地出列扑跪在地,声音带着哭腔,“臣有本奏!”

    崇祯眉梢微挑:“讲。”

    朱纯臣以头抢地:“王尚书、李侍郎整顿边务,臣万分拥护!然年关将至,宣府、大同、昌平三镇士卒欠饷日久,衣单粮薄!臣夜不能寐,痛心疾首!”他抬起泪眼,“恳请陛下特赐一笔‘年费‘,让将士们过个暖冬!臣愿倾尽家财,捐输麦子三万石助军需!”

    殿内一片低哗。成国公要捐粮三万石?铁公鸡拔毛了?

    定国公徐希皋、襄城伯李守?等人见朱纯臣带头了,也跟着一个个站了出来:“成国公高义!臣亦愿捐输麦子一万石!”“臣也捐一万石!”“臣捐八千石!”

    勋贵队列中报捐之声不绝于耳。崇祯端坐御座,面无表情地看着这群勋贵“慷慨解囊”,心中冷笑:好个朱纯臣……知道要查账了?先主动表示一下?

    他盘算着勋贵们报出的数字,加起来竟有二十余万石麦子!足够宣大昌三镇士卒每人分得半石有余,能解燃眉之急,也能暂时安抚军心。更重要的是,不用从他捉襟见肘的内帑里出了!

    “好!”崇祯抚掌而笑,声音洪亮,“诸位爱卿深明大义,体恤士卒,为国分忧!朕心甚慰!真乃大明勋贵之楷模!”

    他目光扫过朱纯臣等人,“楷模”二字咬得格外清晰。

    “既如此,诸位勋贵就各依所报数目,三日内将麦子运至通州仓交割!由户部派员清点接收!”

    “臣等遵旨!”朱纯臣等人齐声应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