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设置课时,且不做考评,课程紧张之时,甚至还可以压缩。是故就学科期末考试而言,对亨亚日说来,几乎是没什么影响的。而这下学年的整整五个月的时间里,亨亚日上学期间把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全部课程都通读个遍,还行有余力的,在家中也把两朝和朝末简短的大一统那段史也给全部读完。当亨亚日把自己学校和家中读书的进度说给葛自澹的时候,他也只是点了点头,并未置可否,只让他继续往前就好,日后的学校学习任务会随着科目的增加,也会变更重一些,按照当初的约定,能有更多的提前量才更好。
考试之前的晚间,三人散步的时候,葛自澹对亨亚日说道:“马上就要寒假了,寒假的时间上来说就是一个月稍多,只是我有些犹豫,有事想和你商量。要是用来回老家过年自然很好,只是我们五月份才出来的,这也才半年的时间,来来回回的却稍嫌有些不值。想着要不今年我们去南方走走?明年过年我们再回家过年也不迟,你是如何看的?”
亨亚日回道:“我自是全凭先生吩咐,没什么不行的。”
葛自澹说道:“这是在和你议事。寻常事还罢了,只这过年回家,既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伦之所在,我这做先生的却不好罔顾伦理,一言议决,更何况我自身还教你伦理观的,你也只需据实回我便成。”
“先生,我是这样想的,除了当初你和父亲约法三章,我这做晚辈的必须得遵从外,其它牵挂的事情,早前已都了然。父母身体康健,大哥术后恢复的很好,听说也早早的开始试着下床行走了,说是情况还好,祖父母和叔伯兄弟们也都安好的。这次回家过年的意义,也只是团聚,报平安罢了。有大哥、二哥在父母身前,即可代我行孝,想来也足以安享。我再回一封书信,禀明情由,想必也可慰藉父母之心。另外我想,先生既然有意到南方去,自然是有着考量,我这却不好乱猜。所以,我想的就是凭着先生的吩咐行事,自己并没有其它的打算。”
“你这样想也好,也中了我的一些心思。这回去南方确实是有些考量的,既然说到这里,我就提前说了,不然让你到时再一步步的自己来发现,却有些不值。主要有三点,其一是杨彦之终于在珠港稳住了脚步,他们过去的人并不多,也是第一次在南方过年,来信邀我们一起过去过年,图个热闹。我一想如此安排却也妥当,人不多不少,也都清静,顺带的也看下那边的环境;其二是早先和你讲过的,地球经纬说,愈是到南方,维度越低的地方,气温就和两端靠南、靠北的不同,季节上也正好形成对称,纬度低则气温变化幅度愈小,现时,他们却要暖和许多。当然如果只停留在嘴上这么说一说,你想必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趁着这个冬日,过去让你亲身感受一下暖洋洋的冬天也是好的。顺便的再体味一下异地的年味风俗和我们老家又有哪些异同?也算是行万里路的一种吧。”
“只是这临近年关的,对我们赶路是个不利因素,路况又不熟,乡人恋家,车辆难租,所以陆路难取。这回我们就简单些,来回都走海路,既节约脚程,又能不误事。这回出去却不会另有其它的目的,主要就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珠港原是我们的地盘,虽然很小,但却是被西洋的格里斯给强占了去,时下受格里斯人管理,这和余斛当地的租界又自不同。当然了,那里大多也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受早先传统的影响,周边的很多生活习惯和传统节日却和我们差不多。另外一边临近的埔门是另外一个西洋国家奥夫所占,要更小一些,只是占的时间却更长,早先都是偏远的乡下小渔村,现在却比很多地方都要好许多,一些地方甚至比起余斛来都不稍差,也是很值得过去看一看的。”
“先生,我知道了。”
“既然你没有意见,那我们就这么决定了,春节去珠港。明天我和明宇去看看船期,至于你,在回信的时候,代我向你父亲问好,我就不再专门另写了。”
“谨遵先生吩咐。”
考试如期而至,虽说早先也听亨亚日提过,但当顾子敦见亨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