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尚炳见过陆叔叔。”
朱尚炳领着群臣上前,秦王朱爽不在,监管事务自然落在他这嫡长子头上,跟大明朝之前的朱标倒是完全有的一拼。
朱尚炳拱手上前,嘴角间尽是喜色,面露恭敬之态道。
其他群臣见之,自然纷纷效仿,个个躬身行礼,同样答道:“微末小臣见过先生。”
“先生不远万里来我秦国,跨海而行,实乃我秦国万民之福。”
“还望先生在秦国久居,最好可在此处安家,我秦国定侍奉先生如圣贤,绝不敢有半分怠慢。”
左相郑九成代表群臣,也代表秦国的所有世家大族、地方豪族,献上了他们的崇敬之意。
放眼大明,淮西派系、浙东派系,信国公汤和、魏国公徐达,之前的武英殿大学士宋濂,还有那些其他世家大族,以及不少从前朝元朝留存下来的望族,都非他们这些小族能够媲美。
但在郑九成他们眼里,若陆羽愿意留下,或许来日成为望族也并非奢望,甚至在有生之年便能亲眼见证。
群臣百官、宗室亲贵都行拜礼,陆羽还有身旁的武将勋贵、二世祖们还未曾开口,秦国治下被迁移过来的大明子民、倭国子民便全都上前。
大明子民布衣加身,面露崇敬,躬身行礼;倭国子民却尽是五体投地,口中放声大喊:“秦国子民见过大圣贤。”
“大圣贤荣光加身,秦国子民与有荣焉。”
“见过大圣贤。大圣贤之光照耀四方。”
一句句吹捧、奉承的话语如同千层海浪,浪浪高过前浪,在这海岸线处夹杂着呼啸的浪花冲击声,场面何其壮观,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我的个乖奶奶。”
汤鼎瞧见这一幕,被震撼得都快跪服了,“秦王殿下这手笔也太大了。”
常升抿了抿嘴唇,微凝般的目光扫过眼前众人,最终停留在秦王世子朱尚炳和左相郑九成身上,回忆着之前大明日报上的内容,十拿九稳地开口:“或许此事并非是秦王殿下所为。”
“秦王殿下如今身在美洲北部,所以此事当是世子殿下和这位左相郑大人一手安排。”
傅忠、耿濬两人微微点头。
余下的一众武将勋贵、二世祖跳下军舰,通过敞亮的过道,一个个登上附近的海岸码头。
四处礁石林立,但多为石制建筑,码头布置规整。
水师兵卒在四处警戒,手里拿着火铳不断巡逻;更远之处,能清晰看见一座座修筑的堡垒和炮台,随时随地都能对登陆秦国海关的敌人展开一轮又一轮猛烈且火力集中的攻击。
这些武将勋贵、二世祖们都在国子监进过学,之前也在大明军校待过一段时日,所以对于这些火器、大炮还有堡垒修建等军事建筑都有着不少了解。
哪怕陆羽不提,一个个看向四周,都能察觉出这里同之前福建一带在水军防务的重视程度和密集程度上。
虽说不上天差地别,但显然差了一个档次。
也亏得大秦,之前的倭国和大明都是朱家人的天下,同属一个姓氏的江山,否则此刻常升、陆羽他们这些人早已将周围的一切视为敌人的建筑,绞尽脑汁思索返回大明后如何提升这方面的设备了。
即便如此,耿濬、傅忠、汤鼎这些国公侯爵之子此刻也是吓了一大跳。
“大秦在水师方面,居然比大明尤胜一筹?”
耿濬颤着声音道,语气中有几分难以置信。
在他们的观念里,大明早已是万国上邦、天朝之国,既是天朝,便该理所应当在一切方面都是世界顶流。
可现如今却在水师方面被小小的大秦。
这处倭国地界,总共也就差不多相当于当下大明一个省份的地方。
给反超了。
无疑让他们这些武将勋贵、二世祖内心多了不少紧迫感。
甚至他们都猜测,恐怕这明面之上的军事建筑只是展示,并非秦国水师的全部力量。
“难怪秦王殿下在美洲北部‘吃’下第一口螃蟹,吃得也是最多,就连美洲中部、南部的燕王、代王殿下都多亏他的帮助;还有接下来的欧洲之处,秦王殿下也参与良多。”
“这一层层的先机,都被秦王殿下还有身后的秦国占了个准。”
常升面色凝重地说道。
傅忠、耿濬两人疯狂点头。
这让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