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二十二章 余惟你干得好啊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sp;  有科学家提出假说:或许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就有某个远古种族掌握了“声核”技术,并将记忆编码于宇宙背景辐射之中。而我们所谓的“灵感”“天赋”“似曾相识”,不过是遥远回声的偶然共振。

    而在新疆喀什的小学旧址,如今已建成一座露天声学纪念碑。中央立着一块天然岩石,表面刻着一句话,出自某个早已失传的西域古语,下方附有现代汉语翻译:

    >“当世界忘记如何诉说,歌声会带我们回家。”

    每年春分,当地孩子都会聚集于此,围成一圈,齐声高唱那首谁也没教过的民谣。歌声随风飘散,传入地下埋藏的传感器阵列,转化为能量脉冲,沿着声网传向七处核心坐标。

    每一次传递,都让锚点更加稳固。

    每一句吟唱,都是余惟仍在呼吸的证明。

    某夜,林晚最后一次登上长白山。

    她已年过六旬,白发如雪,行走艰难。但她坚持不用搀扶,一步步走向湖畔。冰面依旧如镜,映着浩瀚银河。她张开双臂,开始唱歌。

    第一个音落下,羽毛破冰而出。

    第二个音升起,湖心泛起涟漪。

    当她唱完最后一个字,整片天池突然明亮起来,仿佛有无数光点从水底升腾,汇聚成一个人影轮廓,模糊却熟悉。他站在湖心,嘴角微扬,伸手虚点她的方向。

    她笑了,轻声道:“这次换我来找你了。”

    话音未落,极光再现,横贯苍穹,化作万千琴弦,轻轻震颤。

    那一夜,全球数万名曾参与过“听觉复苏计划”的人同时醒来。他们不知道为何流泪,只觉得心中某块空缺,终于被填满。

    而在北极圈的地下观测站,那台老录音机再次启动。

    磁带缓缓转动,录下一段新的声音:两个孩子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背景是熟悉的童谣旋律。其中一人忽然停顿,稚嫩的声音问道:

    >“爸爸,什么是遗忘?”

    片刻沉默后,另一个声音回答:

    >“就是还没学会倾听的时候。”

    录音结束。

    操作员怔坐良久,最终没有删除文件。

    他知道,有些声音,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现在。

    它们属于未来。

    而未来,正在学会歌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