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西这么快就跳出来,不愧是二哥的死忠啊!
楚长风淡漠地扫了邓伦一眼就收回了目光,没有要阻止的意思,身体靠在椅背,姿态随意散漫把玩着拇指带戴的玉扳指。
他倒想看看这些人能搞出些什么。
邓伦心里也是有点紧张,说了一句就停顿下来,想看看齐王的台态度,结果齐王没有表示,这才继续道:
“如今大楚国库空虚,军费紧缺,边疆浴血奋战的将士已经半年没领到军饷了。
而大楚多地灾情严重,不仅没能收上来多少税收,还需要朝廷拨银赈灾,如此下去,我大楚危已。”
“目前只有齐王殿下劫制的淮南、镇山两道经济最为繁荣,如能恢复两地税收,必能解大楚燃眉之急。”
自从楚长风镇压了淮南、镇山两道叛乱后,在长风机制的展下,短短不到半年就恢复了元气,经济不仅没有停止或倒退还提升了一个档次。
不说人人奔小康了,但至少没再出现饿死人的情况,普通百姓九成九都能保证一日三餐了,剩下的很小一部分也能保证一日俩餐。
这些事情早已传到了京都,在民间更是传的沸沸扬扬,百姓更是恨不能生在齐王治下。
邓伦说完后,没有大臣出来附和,楚长风也不开口表态,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朝堂再次静了下来。
吴王和蜀王端着个架子,一脸的无表情,完全没有要出声的意思。
而他们两方的大臣见自家主子不出声,自然也不会站出来。
唯独魏王脸色不好看,其他人不出声就算了,站他的那些大臣这个时候也不出声,这让他很生气。
没人接话,邓伦感觉很难堪,手肘不动声色碰了碰站在他旁边的杜长春,示意他接话。
他受魏王殿下示意站出来帮他,要是他现在还怂,那他以后就别在魏王这一脉待了。
杜长春有点犹豫,魏王现在已经处于弱势,齐王势头正猛,隐隐有压过三王的架势,他是真的不想继续作死了。
“你还在犹豫什么,你和齐王早就不死不休,难道你还指望齐王会因为你现在的认怂和你冰释前嫌吗?。
而且你今天认怂了,那得罪的不仅是齐王,魏王殿下对你也会心生芥蒂,后果你想清楚。”
邓伦站在中间尴尬的难受,压低声音对杜长春一边提醒一边威胁。
他身体纹丝未动,声音又小,只有两人站在中央,其他人听不到他的话。
杜长春想到和齐王的过节,心里有了决断,反正已经不死不休了,还怕个什么,只能跟着魏王一条路走到黑了,要莫借助魏王弄死齐王,要莫等齐王空出手来收拾他。
“太尉大人说的不错,要是齐王殿下能上缴两地税收,当能解大楚危机,还请齐王殿下以大楚天下为重。”
杜长春咬了咬牙,大声说完后伏地跪下。
“还请齐王殿下以大楚江山为重,上缴两地税收,解大楚危机。”
邓伦适时配合,也跪了下去,话里话外全是为了大楚江山。
“还请齐王殿下以大楚江山为重”
有了两人的带头,又有不少大臣跪下附和,其中有文官有武将。
大有一副将楚长风架起来的意思。
楚长风嘴角勾起,笑得玩味,“三年不在京都,本王都不知道朝堂还有这么多忠臣良将啊!”
眼神扫过跪地的人,一脸的不屑,转头看了看其他三王,最后目光停留在魏王身上,以询问的口气道:
“几位兄弟怎么看,也觉得我应该将节制的两道税收上缴吗?。”
蜀王、吴王不说话,若无其事的端起身侧桌子上的茶喝了起来,将接话的机会让给了魏王,毕竟齐王目光是落在魏王身上。
魏王脸色不变,沉默片刻后换上笑脸,带有些兄长的口吻道:
“四弟,这都是重臣们的请求,虽然不合理,但他们也还是有道理的。
当然,那边两道叛乱都是四弟平定的,有如今这么好的局面四弟也功不可没,所以最终决定还是还是应该以四弟意见为主。”
楚长歌说着站了起来,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长长叹了一口气,画风一转,语重心长道:
“不过现在大楚四面楚歌,几个邻国侵略大军在前,大楚各地又天灾人祸不断,内忧外患严重。
值此大楚江山危卵之际,二哥相信四弟也不想看着我大楚两百多年基业在我们兄弟手里落寞。”
他说到动情处,眼里隐隐都有泪光闪现,满脸一切为大楚两百年忧心的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