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大地,大河上下,开始究治水患。
因左拿准绳,右持规矩,丈量山川,规划治水方略。
遂吸取父亲只用堵截治水教训,明疏导治水新策,疏通水道,导其顺利东流入海。
每当一处水利工程开始,夏禹都与民工一起劳动,吃睡皆在工地,亲自挖山掘石,披星戴月苦干。
走遍中国大地,三过家门而不敢入。
大禹到安徽涂山,将指挥所建在农家,与房东之女涂山氏女认识,相亲相爱,继而成亲。
夏禹成亲第四日就与妻告别,涂山氏女便于此三日中受裕
大禹走后,涂山氏女在家盼望夫君回来。
盼望不到,又跑到涂山南坡等候了望。
数月过去,涂山女望穿秋水,夫君还是不归。
由是不禁长叹,向吟唱。
涂山女:候人兮,猗!
画外音:据传,此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诗歌,全文只有四字。
“候人兮”
,是谓等候盼望伊人;“猗”
为叹词,望而不见,焦虑、彷徨、无可奈何心情,皆融入此叹之郑只此四字诗歌,一个伫立山头翘远盼,长吁短叹泪流满面多情女子形象,便即呼之欲出。
十个月后,涂山女产下一子,取名为启。
启有极高音乐修养,继承其母善歌赋。
大禹率领民众治水,苦干数年,三过家门不入,治水部众也都从未回家。
年长日久,部众想家思乡,难免有所松懈,并且心中怀怨。
大禹却未曾留意众人情绪变化,只顾自己拼命苦干。
又过几年,众人更加拖沓,有气无力。
涂山氏苦等丈夫不回,以为大禹变心,就将孩子托给父母照管,自己跑去淮河工地寻夫。
众河工见主帅夫人来到,纷纷拦住,向其哭诉思念父母妻儿之苦。
涂山氏知道夫君没有变心,又受众河工哭诉感动,便自作主张,悄悄将众人放走回家,许给假期半月。
由是一路上不断有人前来诉苦,涂山氏便不断放人,工地上河工越来越少,大禹尚且不知。
涂山氏七寻八找,终于在河滩上见到丈夫,夫妻相见,相抱哭成一团。
涂山氏:沿途之上,我已给众人放假半月。
夫君亦当休息数日,以叙夫妻伦之乐。
大禹:岂可如此!
一旦懈怠,何时才能打通九江?
涂山氏:河工乃是凡人,皆具七情六欲,以为皆似夫君无情,不知想家思亲?
大禹:其实我也很想回家。
然河患不除,岂可半途而废?
涂山氏:我有一计,未知可否?
大禹:贤妻请讲。
涂山氏:何不将河工依照年龄不同,分成两拨?春秋农忙季节,使青年回家耕种收获;冬季农闲时候,放老年人回家休假一月。
既歇民力,又不废农时,可谓一举双得。
大禹连声称好,遂与部落头领商量。
众人无不,吹呼雀跃,从此工程度反而加倍。
涂山氏部族人数极众,实力强大,故此在大禹治水过程中,挥出重大作用。
时有部落联盟刑官皋陶,就是涂山氏族人,成为大禹有力臂助。
亦正因涂山氏为治水立下大功,故世人便将其神化,将涂山氏女成是九尾白狐临凡,下嫁大禹,并助其治水成功。
《吴越春秋》中有明确记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
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
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
若依照此,大禹在涂山所遇到者乃是九尾白狐,而非涂山氏女子。
据此九尾白狐传,其后便有个非常巧合情节,令人细思极恐。
因夏朝开国之主夏启生母乃是九尾白狐,便可夏朝是因九尾狐而兴。
其后商汤灭夏,则商朝就是夏朝灭国亡族大仇。
而在其后神话《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又命九尾白狐化作妲己,颠覆灭亡商汤下。
如此来,商汤灭夏,而夏朝国母九尾狐复又灭商,岂非是道循环,宁不可惧!
涂山氏到治水工地探班,因见丈夫未曾变心,非常喜悦,于是相聚数日,两情欢洽。
转眼之间,假期已满,众河工陆续返回,继续开工。
涂山氏与丈夫依依不舍,相别而去。
临行之时,亲手缝制荷包赠夫,依依不舍。
送别妻子去后,大禹再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