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传旨官:子驾幸洛邑,国人如愿随驾东迁者,作准备起程。
祝史作文,将迁都缘由祭告宗庙。
于是便弃镐京东行,大宗伯抱着七庙神主,登车先导。
秦伯嬴开得闻此讯,亲自领兵前来护驾,百姓携老扶幼,相从者不计其数,号哭于途。
画外音:至此,当年周宣王所做梦兆,以及伯阳父所得卜辞,便即全部应验。
宣王当年梦见美貌女子入于寝宫,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将七庙神主捆着一束,望东而去。
则大笑三声,应褒姒骊山烽火戏诸侯之事;大哭三声,幽王、褒姒及伯服三命俱绝;神主捆束往东,正应于今日东迁。
又太史伯阳父所得卦辞云:“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弧箕箙。”
羊被鬼吞者,宣王己未年遇鬼而亡;马逢犬逐,犬戎入寇时乃庚午马年。
自此西周遂亡,野史与家俱都言道:“数有定如此。”
后世更有史家云,平王东迁,随行者只有贵族群臣,丰、镐二京百姓,就此扔给犬戎,并未随同迁徙。
故此平王在洛邑建国,便只能依靠诸侯力量,并无民众支持。
周王室从此落入诸侯掌控之中,并成为诸侯称霸工具。
自从平王东迁,诸侯由此展开长达五百余年残杀,春秋争霸,战国纷争,皆源于此。
周平王迁都洛邑,执政长达五十年之久,由此标志东周开始。
此后周王室逐渐衰微,子所能直辖王畿,在戎狄不断蚕食下,仅余成周方圆四百里,皆在洛阳附近。
周平王东迁之后,登上洛阳城北邙山,询问群臣,方知此山乃是秦岭余脉,崤山分支。
平王因谓其名中邙字不吉,乃为其连取三个别名,分别叫做平逢山、太平山,或曰郏山。
群臣见子所取三个名字都很平淡,毫无有峻拔之意,俱都知道王室气象已衰,大不如以前。
周王朝从此再也不能崛起,果如其山名,五百余载平淡无奇。
平王东迁,京都既定,四方诸侯进表称贺,贡献方物,惟有荆国不到。
平王议欲征之,群臣皆都劝谏。
众臣:蛮荆久在化外,宣王讨而服之,也只每年进贡菁茅一车,以供祭祀缩酒之用,以示羁縻而已。
今始迁都,人心未定,倘王师远讨,未卜顺逆,且宜包容,使彼怀德而来。
平王难拗众意,自此南征之议遂息。
秦伯嬴开护驾东迁有功,晋升秦侯,辞帝西归。
周平王:岐丰之地,半被犬戎侵据,卿若能驱逐犬戎,簇尽以赐卿。
酬你扈从之劳,并许嬴秦永作西藩,为西路诸侯之。
秦侯:臣敢不竭尽全力,为国守门!
于是稽受命而归,整顿戎马,为灭戎之计。
不及三年,赢开率其族人,直杀得犬戎七零八落,戎主远遁西荒。
秦侯由是辟地千里,遂成大国。
镜头闪回。
秦人以帝颛顼后裔皋陶为先祖,唐尧时为士师官。
皋陶之子伯翳,又名伯益,辅佐大禹治水,因功赐姓嬴,为舜帝主管畜牧。
伯翳生二子,一名若木、次名大廉。
若木封国于徐,夏商以来世代皆为诸侯。
大廉后裔有名蜚廉者善走,日行五百里;其子恶来生神力,能手裂虎豹。
父子俱以材勇,为纣王幸臣。
蜚廉少子曾孙名曰造父,以善御有功,被周穆王封于赵,为晋国赵氏之祖。
造父后裔非子,居于犬邱,为周孝王畜马于汧、渭二水之间。
周孝王以秦地赐封非子,使为附庸之君,承续嬴祀,号为嬴秦。
嬴非子再传六世,以至嬴开,因勤王之功获封秦侯,又得岐丰之地,势益强大,定都于雍,始与诸侯通聘。
周平王十五年,秦侯嬴开薨逝于征戎途中,谥号为襄公。
秦襄公之子秦文公即位,梦到郦邑之野有黄蛇自而降,止于山阪,俄顷化为儿。
儿:我乃上帝之子,代传我父旨意,命汝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
儿言讫,忽然不见。
秦文公召太史敦占卜,卦辞大吉,便于鄜邑筑台,立白帝庙,号曰鄜畤,用白牛祭之。
有陈仓人猎获奇兽,似猪多刺,击之不死,欲献文公,途中遇到两个童子。
二童:猎户,你可知此兽何名?
陈仓客:未知。
倒要请教。
二童:此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