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二十四集 庆父之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孙,故又谓之三桓。

鲁国之乱,至此结束。

周惠王十七年,赤狄攻邢。

齐桓公召曹、宋救邢,赤狄败走。

邢侯惧其复来,迁都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

赤狄亦作赤翟,狄人分支,因族人喜穿赤衣得名。

主要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一带,与晋人杂居,因屡受晋国军力压迫,故而东下太行伐邢,却被齐桓公所败。

晋献公姬诡诸野心勃勃,欲谋争霸中原,于是增加国家常备军为二军,自率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

扩军之后,连灭耿(山西河津)、霍(霍州)、魏(芮城)三国。

乃将霍地纳为公室所有,任命赵夙为耿大夫,毕万为魏大夫。

赵、魏二氏,此后渐为晋国豪族。

赤狄国主瞍瞒,因侵犯邢邦失利,又移兵伐卫。

此时卫懿公在位九年,只以养鹤为务,不恤国政。

大夫石祁子与宁屡次进谏,懿公俱都不听。

公子毁乃是懿公伯父,知道卫国必亡,于是至齐,请求留住临淄。

齐桓公早闻公子毁贤德之名,便妻以宗女,留在齐国为官。

卫国众臣闻公子毁出奔,无不怨恨懿公。

赤狄大军来时,斥候报入卫都。

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御敌之计。

百姓皆都逃避村野,不肯即戎应征,懿公便使司徒拘执而来,问逃避兵役之故。

百姓皆曰:主公有鹤大夫及鹤将军,足以御狄,安用我等?

懿公便问众臣:寡人愿散鹤以从民意,可乎?

石祁子奏道:当亟行之,犹恐其迟。”

于是纵鹤,百姓复集,愿意参军出征,保家卫国。

狄兵杀至荥泽,顷刻之间,三次报急折报至京。

懿公叹道:孤不亲行,恐国人不肯效力。

乃解身上玉玦赠与石祁子,使其代理国政;又将自己所用弓矢付与宁,使其专力守御国都。

并与二人决别。

卫懿公:国中之事全委二卿,寡人如不胜赤狄,必不能归也。

二大夫闻言,皆都垂泪。

卫懿公乃大集车徒,使大夫渠孔为将,于伯副之,黄夷为先锋,孔婴齐为后队,浩浩荡荡,离京出征。

一路之上,军人口出怨言,渠孔皆以严法惩,于是众心益离,纷纷逃散。

行近荥泽,与敌军相遇,对阵交锋。

卫兵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围数重。

须臾各处哨马来报,卫军前后队俱败,黄夷战死,孔婴齐自刎而亡,于伯中箭坠车,被马踏如泥。

元帅渠孔见身周卫队不满百人,知道无力救懿公出围,乃于车上向阵内遥拜。

渠孔:主公养鹤九年,以致人心离散,军士皆不肯效命,臣亦无能为力矣。

没有奈何,只得先君而去,以免亲见我主受辱!

于是横剑颈上,用力一勒,便即死去。

其后未过片时,卫懿公亦受伤坠车,被狄人砍为肉泥。

卫人全军覆没,败兵报回朝歌。

宁与石祁子商议,保公子申弃城东走,太史华龙滑装载典籍从之。

赤狄兵马乘胜直入朝歌,劫掠一空,放火烧城以归。

石祁子与宁保公子申至于漕邑(今河南省滑县),随行男女部众仅得七百二十人。

二大夫议道:朝歌已毁,不能复还,只得在此建都,无奈遗民太少!

乃于共、滕二邑难民之中,十抽其三,共得四千余人,连朝歌遗民凑成五千之数。

即于漕邑创立庐舍,扶立公子申为君,是为戴公。

时有公子申之妹,当初被卫惠公嫁与许穆公为妻,闻故国被赤狄荼炭,又悲又急,毅然驱车来到漕邑,共赴国难,助弟戴公自救,重建家园。

因与石祁子及宁计议。

穆夫人:赤狄恐我复国报仇,必然复来,以斩草除根。

卫国前曾相助王子颓作乱,周子必不顾我;能救卫者,惟齐国矣。

石祁子:夫人之言是也。

齐桓公仁德,急人之难,便请夫人修书,遣使求其相助。

穆夫人应允,乃亲撰一诗,复请弟戴公修书一通,遣使前往齐都临淄,来向齐桓公求救。

齐桓公先拆观穆夫人之诗,名曰《载驰》,全文乃是: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