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晋惠公不敢前来追杀,一颗心终于落肚。
齐桓公此时自觉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便将全部政务皆都委托于鲍叔牙。
一日闲坐内宫,忽然想起自将竖刁、易牙、开方三人逐去,已过岁余,便即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语,面无笑容。
长卫姬见此,猜透桓公心思,便趁机进言:当初主公听了管仲遗言,虽逐竖刁诸人,而齐国并不加治,却致主公容颜日悴。
既左右使令不能体君上意,何不即召三人复还?
齐桓公:寡人亦思念此三人,食不甘味。
但既已逐之,而复又召之,必落人朝令夕改之讥。
况恐拂鲍叔牙之意,复有违仲父遗愿也。
长卫姬:仲父死者已矣,何知主公所苦?鲍叔牙左右,岂无近侍?但以调味为由,先召易牙回宫,则开方、竖刁,可不烦招而致。
桓公喜从其言,乃先召易牙回宫。
果然易牙回宫未久,便招竖刁、开方复还。
鲍叔牙直入内宫:主公岂忘仲父遗言,并曾允诺微臣之语乎?何召此三佞复返耶!
齐桓公不悦:此三人有益于寡人,无害于国事。
仲父之言,是往事,事过而境迁;贤卿之言,逼迫寡人如此,无乃太过?
遂不听叔牙之言,并命将易牙、开方、竖刁三人皆复原职,给事左右,愈加宠信。
鲍叔牙无言可答,回至府中,不几日便即愤郁病而死。
鲍叔牙既死,竖刁等三人便无忌惮,专权用事。
顺三人者必贵,逆者不死亦逐。
是年齐桓公再攻厉国,不能得胜,铩羽而归。
白翟攻晋,大败晋师,占领狐厨、受铎,渡过汾水,抵达昆都。
齐、鲁、宋、陈、卫、郑、许、邢、曹九国诸侯会于淮邑,谋为鄫国(山东苍山)修筑城防,以抗淮夷,未果而还。
自此开始,齐国霸业遂衰。
画外音:鄫国源自夏代,乃是少康次子曲烈封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存世约二千年之久,于鲁襄公六年灭于莒,是国祚最为长久诸侯国之一。
始封地为今河南方城县,终灭地位于今山东枣庄峄县,故城遗址位于苍山县文峰山以东向城镇。
鄫国灭亡之后,太子巫逃至鲁国,其后代遂以国名鄫去邑旁为姓,是为曾氏起源。
齐桓公两次出征不利,回国后见身侧再无能臣辅佐,便即一病不起。
镜头闪回。
齐桓公先有三妻,皆未生育;其后又有六妾,皆称如夫人,各生一子。
依其顺序,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少卫姬生公子元,郑姬生公子昭,葛嬴生公子潘,密姬生公子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
其余妾媵有子者尚多,不在六位公子之数。
嬖臣雍巫、易牙及竖刁等人,向来都与长卫姬相善,因请桓公许立无亏为嗣。
齐桓公本来已经答允,但其后又听管仲建议,在葵邱会上托咐宋襄公,改易姜昭为太子。
卫公子开方独与公子潘相善,因欲为姜潘谋嗣,便与易牙及雍巫明争暗斗。
公子商人颇得民心,因其母密姬有宠于桓公,未免也生觊觎君位之心。
公子元依仗生母少卫姬及姨母长卫姬之势,暗树党羽,蓄养牙爪。
内中只公子雍出身微贱,安分守己,不存奢望。
齐桓公虽允立公子昭为嗣,但只在葵邱会上暗托宋襄公,并未在国内当众册封。
到衰耄之年,志气昏惰,又人用事,蒙蔽耳目,便将立嗣大事抛于脑后。
至此桓公病重之际,于是六子之中除公子雍外,其余五位公子,皆都不知父亲已定姜昭为太子,便各使其母在父亲面前求为嗣子。
齐桓公也只管一味含糊答应,并不明言。
雍巫颇通医术,料知桓公之病难治,遂与竖刁暗中商议,悬牌宫门,假传桓公之语:寡人有怔忡之疾,恶闻人声,不论群臣百姓,一概不许入宫。
着令寺貂紧守宫门,雍巫率领宫甲巡逻。
巫、刁二人矫诏把住宫门,单留公子无亏住在宫中,其余公子不容入宫。
过三日后,见桓公尚犹未死,又将左右侍卫尽行逐出,继而塞断宫门。
再过数日,见齐桓公还不咽气,巫、刁二人又率人于寝宫周围筑起高墙,内外隔绝,止存墙下一穴,早晚使内侍钻入,打探桓公生死消息。
齐桓公此时伏于床上,起身不得;呼唤左右,不闻答应。
又饥渴难忍,只能两眼呆视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