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而去,晋文公遂率诸侯之兵兼程而进,包围颍阳数匝,内外水泄不通。
当夜扎营城外,大会诸侯,约定休兵三日,第四日攻城,一夕盛宴,尽欢而散。
当日晚间,晋侯醉卧帐中,觉到身上不爽,因染寒疾。
故此辗转难眠,临到四鼓方才睡去,朦胧之中,便入梦境。
却梦到一鬼,作诸侯打扮,衣冠楚楚,直入帐卧,来向晋侯求食。
晋文公厉声喝之,忽然醒来,病势转危。
次日一早,诸侯闻文公患疾,于是皆来探视。
见其病重,卧不能起,无不忧形于色,只得退返本营,与部将大夫议论。
赵衰见诸侯皆退,乃请示晋侯:主公既是因梦得疾,何不召太卜郭偃,占问吉凶?
晋侯许之,于是命人去传唤,前来解梦。
镜头闪回。
晋太卜郭偃,乃是北虢国开国君主虢序后裔。
郭氏出自任姓,为黄帝后裔。
黄帝与其妃嫫母生有二子,长为苍林、次曰禺阳。
禺阳也称禺虢,受封于任,在今河北任邱西北,后迁移山东济宁东南。
任氏部族是黄帝时代重要氏族,禺虢便是任氏之祖。
禺虢后裔郭哀,在夏朝为大禹御臣,因功封于郭,在今山东聊城西北,由此建立郭国,为侯伯。
商朝时,郭国降为子爵,至齐桓公十六年,为齐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
齐国灭郭之后,公族后裔就此四散。
郭偃随父祖至晋,世为晋国贵族。
晋文公即位之后,曾拜郭偃为席大夫,命其主导国内经济改革,称为“郭偃之法”
,由此助文公称霸。
郭偃改革传统用人政策,除“亲亲”
之外,更加注重“尚贤”
;并提出“君食贡”
概念,要求国君不再保留土地,而向全国地主收取税赋,以足其公室所费。
这些思想不但快促进晋国蓬勃展,更为将来三晋法家思想提供思想泉源。
《韩非子》记载:“管仲毋易齐,郭偃毋更晋,则桓、文不霸矣。”
韩非子将郭偃与管仲相提并论,可见其在晋文公时身份之重,决不低于狐偃、赵衰、胥臣等流亡名臣。
郭偃除任上大夫,主持改革之外,因其身具善卜异能,于是身兼席太卜之职。
史书所谓“卜偃”
,便是由来于此。
此前已经五次预言晋国前途,俱都奇验,可是继周文王以来,又一个周易占卜大师。
闪回结束。
郭偃正在帐中接待远方来客,忽闻主公相召,于是急随来使趋至中军大帐,来见晋侯。
大礼参见已毕,靠近床榻看时,见主公脸色苍白,气息不畅,便吃一惊。
晋文公见郭偃到来,神魂略定,乃命赐座,告之以梦中所见。
郭偃听罢,心中已大致明白,道:人来求我布施,主公此病无妨。
于是布卦,得“泽损”
,又阴变为阳,之卦变作“乾为”
。
乃献爻辞,其词曰:
阴极生阳,蛰虫开张;大赦下,钟鼓堂堂。
晋文公问道:此何谓也?
郭偃对曰:以此卦辞,合之于主公之梦,则必是有某国失祀之鬼神,前来求赦于主公。
恐主公不允,故闹妖作怪,使君罹疾得病。
文公闻是如此,放心大半,努力回忆道:寡人于祭祀诸事,有举无废;至于别国宗庙,毫无干涉。
且鬼神何罪于我,而于梦中前来求赦?
郭偃亦努力思索,忽现喜色,低声奏道:以臣愚度,梦中来扰主公者,莫非是曹侯之祖先鬼魂?臣闻当初曹叔振铎,乃文王之昭;晋先君唐叔,武王之穆也。
昔齐桓公会合诸侯为伯,而封邢、卫异姓之国。
今主公亦会合诸侯于践土,而灭曹、卫同姓之国,使其先君失祀。
践土之盟后,二国已蒙主公许以恢复;今主公复卫而不复曹,则曹叔振铎见主公于梦中,求复其祀,不亦宜乎?主公若复曹伯,以安振铎之灵,使享钟鼓之乐,又何足患?
只一席鬼话,直得文公霍然而起,大汗淋漓,便觉病势顿去其半。
于是更衣升帐,立遣人持令,往召曹伯襄于五鹿,使复归本国为君,所畀于宋侯卫国田土,亦都归还。
办完此事,只觉浑身畅快,急索粥食之,再出一身热汗,其病便愈。
晋文大加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