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二集 周游列国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又聪颖机智,能言善辩。

内辅国政,屡谏君主,对外灵活且又坚持原则,出使不辱,扞卫齐国之威,实为贤相。

晏婴为政,效管仲始于爱民思想,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理国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其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则拒。

从不接受礼物,赏邑车服,都被辞绝。

晏婴病卒,景公哀泣数日,复又忧惧孔子相鲁,国中再无人是其敌手,将为齐国之患。

大夫黎弥进言:主公是忧孔仲尼之能,晏相既死,我齐国再无人能与其抗衡乎?

齐景公:正是如此。

黎弥:此事易也。

请盛饰女乐,以遗鲁公,使其怠于政事,疏远孔子,则齐国得安。

景公准纳其计,即命黎弥于女闾之中,择其貌美年少者八十人,教以歌舞《康乐》,备态极妍,前所未樱又选良马一百二十匹,金勒雕鞍,使人致献鲁侯。

鲁定公大喜,将女乐三十人赐给季孙斯,其余自己留于宫中,良马付于圉人喂养。

由是君臣各自受用,一连三日不朝。

孔子闻知此事,凄然长叹。

弟子仲由道:鲁君怠于政事,夫子不得其用,则可行于外国,又何必怨尤人哉?

孔子犹恋恋不舍:郊祭已近,倘大礼不废,国事犹可为也。

及郊祭之期,定公礼毕即便回宫,将分配胙肉之事委于季孙,自己置之不理。

季孙斯心中只有齐国所献女乐良马,却又将他胙重事诿之家臣。

家臣因不喜孔子为相,故此众卿皆分胙肉,惟独不与大司寇。

孔子至晚不见胙肉,自知己在鲁国已是无所其用,于是长叹一声,抚琴作歌曰: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女之谒,可以死败。

优哉游哉,卿以卒岁!

歌罢,遂装束行囊,离开鲁国,始其十四年周游列国之旅。

子路、冉有,弃官从之。

孔子去鲁适卫,卫灵公早闻孔子文武双全,于是盛情接待,并于席间问以战阵之事。

孔子见其开言便问征伐之事,心中不悦,于是答道:此非孔丘所学,实在惭愧。

次日一早,孔子便催促众徒,离开卫国,复向南而行,路过宋国匡邑。

匡人见到孔子貌似阳货,以为其又回来,便聚众围之。

无论子路怎样解释,匡人自是不信世间竟有如此同等相貌之人,既不攻杀,也不放其师徒离去。

孔子既知匡人来意,于是毫无所惧,安坐抚琴以待。

不则一时,卫灵公使人追至,请还朝歌,匡人乃知误认,谢罪而散。

孔子复还卫国,居住蘧瑗家中,引以为师,相处甚欢。

卫灵公夫人名叫南子,乃是宋公之女,生就美色非凡,但生性淫荡,举国皆知。

其在宋国未嫁之时,便与公子朝私通,双栖双飞,甚于夫妇。

既嫁灵公,生子名蒯瞆,立为世子,而与宋公子朝旧情不断。

卫灵公对此虽有耳闻,但不闻不问,自去宠爱美男弥子瑕,夫妻两个各得其乐。

弥子瑕恃宠弄权,无所不至。

卫灵公不以为忤,反而哈哈大笑,相拥入怀,旁若无人。

是时卫灵公外嬖子瑕,内惧南子,并不时召来宋公子朝与夫人相会,丑声遍传两国,灵公不以为耻。

蒯瞆深恨其母,使家臣戏阳刺杀南子,以灭其丑。

未料反被南子察觉,诉于灵公,反逐蒯瞆出国。

蒯瞆走投无路,先是奔宋,转又奔晋。

幸而有子名辄,被灵公立为世子。

南子闻孔子被鲁国称为圣人,便倍加礼敬,与灵公同车而出之时,使孔子陪乘。

车过街市,卫人见孔子与南子同车,于是歌曰:同车者色耶,从车者德耶?

孔子闻歌大羞,叹道:君之好德,不如好色!

乃复又离开卫国,再往宋国,途中与弟子习礼于大树之下。

宋国司马桓魋亦以男色得宠于宋景公,贵幸用事。

闻孔子欲来,恐被国君重用,自己失宠,遂使人伐倒大树,并欲杀孔子。

孔子见此,遂微服而行,离开宋境,途经郑国,又将适晋。

闻晋国正卿赵鞅用事,冤杀贤臣窦犨、舜华,乃叹道:鸟兽尚且恶伤其类,况人乎?

转了一圈,只得复返卫国,仍住于蘧瑗家郑

其后不久,卫灵公病卒,国人因立公孙辄为君,是为卫出公。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