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五集 卧薪尝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何?

众官闻言,皆称遵命。

勾践大慰,乃专委范蠡前往会稽山下,修城建都。

范蠡乃运用道家妙术,仰观文,俯察地理,规造新城,将会稽山整个包围在内。

西北立飞翼楼于卧龙山,以象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

内城建筑已毕,修建外郭,独缺西北不围,扬言既已臣服吴国,不敢壅塞贡献之道,实图进取之便。

筑城已毕,还报越王。

勾践引众臣来观,看罢大喜。

当转至龟山,忽灵机一动。

吴王:范卿奇才,真乃鬼斧神工,固若金汤。

可于此山之巅再筑一台,名曰灵台;在台上建三层楼,以望吴国,志我不忘吴王之赐。

范蠡应诺,旬日建成,制度俱备。

勾践率领百官国人,自诸暨迁都会稽,并将王宫设于灵台。

于是便升范蠡为相国,文种为副,皆予重赏。

二卿再拜固辞,越王不许。

越王:孤实不德,以至失国亡家,身为奴隶,遗羞先祖,兼愧对国人。

苟非二位相国,及诸大夫极力襄助,寡人焉有今日?

文种:此乃先王神灵护佑,大王之福,臣等何功之有?愿大王勿忘姑苏石室之苦,则越国可兴,吴仇可报。

勾践闻此,忽想到尝粪之辱,深望文种一眼:贤卿教诲,勾践敢不敬受!

当时文种正在稽,未尝察觉;范蠡在旁,却将此颇含深意盯视看在眼中,不由心内打一个突,感到一阵寒意袭身。

越王迁都已毕,诸事皆备,乃以文种治理国政,范蠡治军;又尊贤礼士,敬老恤贫,与民生聚养息。

期年下来,物阜民丰,百姓大悦。

画外音:自从文种提起在吴都受苦之事,越王勾践时思尝粪之事,便觉口臭不堪,于是言于夫人,请其制作长柄毛刷,每日清晨醮盐水以刷口齿,便是如今牙刷前身。

范蠡闻此事,猜中越王隐疾,便与师妹越盈亲往城北山上,采来蕺菜以献。

越王食之,果觉口臭之感渐消,于是大喜,乃使人采蕺入宫,赐给百官皆食。

自此之后,越人喜食蕺菜成风,因名其山曰蕺山。

蕺菜者,亦即鱼腥草也。

于是文种为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范蠡练兵,水陆战阵皆都训练精熟;又命师妹越盈,教给军士剑术。

又奏请越王,开铁矿以铸利剑,重金聘请欧冶子以为监工。

三年之后,得利剑五万口,皆配给将士,人手一口。

于是越国军中,每人除干戈戟矛在手,并皆肋下佩剑,且都剑术精湛。

又凭越女剑法,越人由此近身作战,下无担

勾践为报奇耻深恨,带头苦身劳心,冬常抱冰,夏还拥炉,累薪而卧,不用床褥。

又悬苦胆于坐卧之所,每日早起晏卧,临睡之前必以舌舔尝之,谓曰“卧薪尝胆”

又常于中夜暗泣,口念夫差之名不止。

鉴于越国丧败之余,生齿人口大减,勾践制定法令,传檄全国:

禁止少夫长妇,或老夫少妻。

女子十五不嫁,男子十七不娶,父母俱都问罪。

孕妇生男,赐壶酒及一犬,若是生女,赐壶酒及一豚。

生子三人,官养其二;生子二人,官养其一。

国有死者,越王必亲为哭吊。

出游必载饭羹于车,遇童子及少年,餔而啜之。

檄令即下,行之数载,国内人口大增,重现旧观。

又积草囤粮,充实国库军需。

若遇农耕之时,越王勾践必率群臣,至田中躬身秉耒。

越王夫人亲自织绩,与民间女子同劳共苦。

七年免税,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十余年间,越国问候贡献之使,无一月不至吴国。

吴王夫差嘉许勾践之顺,便命增加越国封土,纵横八百余里,尽为越壤。

勾践治葛布十万匹,甘蜜百坛,狐皮五双,晋竹十艘,以答封地之礼;夫差大悦,更赐越王羽毛之饰。

吴越两国之亲,甚过父子兄弟之邦。

镜头转换,按下越王卧薪尝胆,矢志报仇,复在此期间,列国生之事。

周敬王二十九年,楚昭王使单浮于为将,领兵攻打梁邑及霍阳山(今岘山)戎蛮国。

戎蛮不敌楚兵,三战皆败,国君蛮子赤率其残部奔晋。

楚王遣使至晋,索取亡国之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