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骜于郏,而率奇兵赴华。
王龁兵败,则蒙骜亦不能自固矣。
未知列位将军,以为如何?
诸将:此乃善计。
我等愿唯将军马是瞻!
信陵君甚慰,于是下令:使魏、楚二国之师,筑垒以拒蒙骜,虚插本帅旗号。
魏、楚主将:喏!
信陵君:赵、燕、韩三国之兵,随本帅星夜驰援华州。
三国主将:喏!
安排已毕,五国人马依令而校
信陵君亲引赵、燕、韩三国联军,日夜兼程,将及华州,扎下营栅。
信陵君复聚众将,道:俗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校今秦国以舟师运粮,俱都停泊渭水之畔。
而少华山林密草茂,可以伏兵。
我若出奇兵往渭劫粮,王龁必悉兵来救,则我伏兵于少华击之,无不胜矣!
诸将听罢,皆都称善。
信陵君见无异辞,即命赵将庞煖引军,往渭河劫秦粮艘;复使韩将公孙婴、燕将将渠各引本军,只在少华山左右伺候;亲率赵兵,伏于少华山下。
三国联军甫动,早有秦兵报入王龁营中:禀报将军,信陵君遣兵,径往渭水渡口!
王龁惊道:魏无忌不救华州,而劫渭口之粮,是欲绝我根本也。
粮若被劫,未战而败。
传我将令,留兵一半围城,余者随吾救渭!
众将听命,于是引军前往渭水救粮。
将近少华山口,三通鼓响,燕相国将渠引兵杀出。
王龁传令列阵,刚欲交锋,又听三通鼓响,韩将公孙婴又至。
王龁大惊,分兵迎担
正混战间,军士来报:渭河粮船,被赵将庞煖所劫。
王龁闻言惊慌,无力分心,只顾厮杀。
三国之兵搅做一团,自午至酉。
又听号角长鸣,伏兵杀出,众军大叫:信陵君亲自领兵在此!
秦兵力战半日,身心俱疲,又素闻信陵君威名,到此心胆俱裂,争相奔逃。
王龁惊道:我谓白起师伯死后,下除我师父王翦以外,只我一人善兵。
信陵君非我鬼谷门下,如何如此用兵如神?
他却不知,信陵君在赵国寄居十年,早拜廉颇为师,尽得鬼谷兵法奥秘。
秦军于是大败,折兵五万余人,又尽丧粮船,被信陵君所夺。
王龁引残兵败将狂奔,直入临潼关中,扯起吊桥,据险以守。
信陵君不理王龁,便引得胜之兵,来救郏州。
秦将蒙骜闻知信陵君兵往华州,便命于营中虚立自己帅旗,与魏、楚二军相持。
亲自尽驱精锐望,华州一路疾走,望与王龁合兵。
不料信陵君此时已破王龁,引得胜之兵杀至,便在华阴界上与蒙骜相遇。
信陵君下令吹号,当先冲入敌阵。
于是左有公孙婴,右有将渠,两下大杀一阵。
蒙骜折兵万余,退走三十余里,扎住大寨,整顿军马,打点再战。
未料前方失利,又值后院失火。
原来是魏将卫庆、楚将景阳,早得信陵君遣使传信,知道蒙骜不在军中,遂引兵齐出,攻破秦营,解除郏州之围,然后也望华阴追袭而来。
于是前后夹击,五国人马共战蒙骜。
蒙骜虽是勇将,但独身难当五路军马。
兼是腹背受敌,又大折一阵,急望西退走。
信陵君率军一直追至函谷关下,令五国之军分扎五个大营,约期攻关。
不料在此大胜之余,五国之将各保实力,推三阻四,只望别国向前,自己坐享其成。
如此相持月余,秦兵紧闭关门,五国之军又不拼力攻打,渐渐军心涣散。
信陵君眼见粮尽,只得下令班师。
各国主将于是分别告辞,带兵各回本国。
信陵君大胜而归,先将十万赵军引回邯郸,还于赵王;然后率领三千门客,复归大梁。
魏安厘王出城三十里迎接,兄弟相别十年再逢,悲喜交集,并驾回朝。
还至大梁,魏安厘王即拜信陵君为相,益封五城,国中大政事,皆都决于无忌。
复赦朱亥擅杀晋鄙之罪,用为偏将。
于是信陵君威名,震动下。
信陵君遂集宾客,将鬼谷兵法及自己所悟,纂成《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并阵图七卷。
蒙骜与王龁见五国兵退,便还咸阳请罪。
庄襄王道:卿等屡立战功,今日之败,乃众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