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六集 赵高复仇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位道长所?此乃高士之论,金石良言。

我并非未曾延请名师,教你读书习剑,奈你并无长性,浅尝辄止。

若长此以往,则我家仇国恨,何时得报?

项羽嘴角一撇:读书足以记人名姓而已。

学剑可敌一人,亦不足学。

便是适才那个道士,即便读经万卷,不过只会摇唇鼓舌,评人短长,济得甚事?

项梁怒道:似你这般,文武两轻,则要学些甚么技艺在身,方可报仇复国?

项羽昂然道:侄儿要学,便学万人之担

项梁点头道:倒也罢了,若依我侄此志,可使为上将军。

乃回到家中,寻出当年父亲项燕所读诸般兵法,传予侄儿。

项羽得之大喜,自此终日苦读,习之不倦。

但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再去练举鼎投石,打熬气力。

项梁见此,也只得由他。

张良在下邳见到丰邑亭长刘季,以及故楚遗臣项梁叔侄,由是坚定反秦信念。

回至黄山石庵,叹道:下英雄不绝,六国遗脉未断。

我复国之志,犹有可为者。

由是继续研习韬略兵法,《太公兵法》读毕,复看《黄石公六略》。

乃是恩师黄石公亲笔所撰,兼采众家之长,专门详论战略兵法,开韬略奇门,前无古人。

张良精研此书,爱不释手,日夜研读,直至心领神会,大彻大悟。

研习《六略》已毕,其后又读《鬼谷子秘籍》,更得纵横之法,佐国之术。

至簇步,张良终具帝师之能,光大鬼谷门一派,就此统领江湖。

画外音:自此而后,历代鬼谷门掌门祖师,皆凭此《鬼谷子秘籍》,或佐创世之君得成霸业,或扶倾危于乱世,或避于山林以成仙道,各建奇功,名垂青史。

张良其后相助刘邦创立汉朝,因未得其人而传,便将此《黄石公六略》带进坟墓,又亲改其名为《素书》。

黄石公平生收有四徒,张良得其策略,宋昊、杨艺源得其石雕之法,女徒许负得其相术。

镜头转换,按下张良潜心复仇,再秦始皇之事。

始皇帝东巡,途中遇险,多亏将军蒙毅反应灵敏,处置果断,终免于难,平安归于咸阳。

秦始皇亦因此故,非常尊宠蒙氏,提拔蒙毅为上卿,外出同乘,居内侍从,荣宠无二。

宦官赵高因有两次救驾之功,亦得始皇信赖。

又见其为人勤奋,精通法律,便提拔其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舆;还命其教自己少子胡亥,判案断狱。

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公子胡亥赏识信任,渐渐恃宠胡为。

忽有一次,赵高触犯秦律,被人告至廷尉,该当蒙毅处置。

蒙毅本来不喜赵高谄佞,且不敢违法循私,便要按律处其死刑。

赵高大惧,巧言令色蛊惑始皇,终得赦免,并复原职。

赵高深恨蒙毅,且嫉妒其兄蒙恬功高盖世,从此便与蒙氏兄弟暗中结怨,欲行图害。

镜头闪回,叙赵高来历。

因为史籍记载不详,赵高身世来历,向有争议。

据《史记》所载,赵高母亲触犯刑法,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而《史记·索隐·考证》及诸多野史轶闻记载,又赵高本是赵国王孙,为报国仇家恨,自残肢体得入秦宫,隐忍多年,以一己之力祸乱秦政。

因赵高乃是赵国王孙,习文练武不辍,故此力气巨大,且善书法,通晓狱法典章。

秦始皇极识人才,因见赵高才兼文武,且通治国理民之道,这才用为中车府令,并命其任皇子胡亥老师。

自此赵高凭其勤勉及过人才识,便得掌握秦帝国中枢二十余年。

秦灭六国之战,若论亡国之惨,抵抗之烈,向以楚、赵两国为最。

由是不论楚人项羽,还是赵人赵高,复国报仇信念深入血液骨髓,与秦国不可并存两立。

复观秦国灭赵,乃是用反间计离间赵国君臣,先让赵括替换廉颇,方有长平惨败;再用重金收买奸臣郭开,害死良将李牧,手段卑鄙至极。

因此赵高潜身秦国内廷,反杀秦国忠臣良将,正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从为故国报仇而言,其立场及复仇手段无可指摘。

闪回结束,更李斯。

秦灭六国之后,李斯被任为丞相,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丞相。

李斯既为丞相,屡上建议,皆被秦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