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激烈反对。
古文经虽不得立学官,但在民间却广为流传。
事件延续:古文经学家按古字形、音、义解经,极力恢复本义,不作任意挥,于是形成训诂学派。
古文经学家贾逵、马融、郑玄兼通今文经,郑玄且破除各家传统,广采众,遍注群经,得到今、古文两派赞许,号称“郑学”
。
至此,基本结束经今、古文斗争。
贾逵弟子许慎为反对今文经学派穿凿附会,曲解经文,乃用二十二年时间,写成《文解字》,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解十三万三千多字,收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古文、籀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为重文。
每字标明字形,注出音读,推究字义,乃是中国最早字典。
事件评论:焚书坑儒事件,其实是统一思想举动,秦始皇实不为过。
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除分封,施行郡县;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但百家仍在争鸣,思想极度混乱。
当时儒墨道三家并称显学,儒家专求参政治世,墨家务农尚侠,道家研究身心讲求无为。
更有名家务虚,只注重形而上学思考,与世无益。
秦始皇因择荀子“礼法并重、刑德并举”
观点,并以其徒弟李斯为相,采取法家治国之策,轻礼重刑,与先秦儒家对立。
儒家尊古,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是创新事务,故此尊法罢儒,势所必然。
历史真相:焚书事件,实因方士徐福、侯生、卢生等人,采取欺骗手段,替始皇帝寻求长生不老药,然而一直没有寻到,却又拿着秦始皇所给赏赐,纷纷叛逃。
焚书事之后次年,方士与儒生又公开批评秦始皇执政措施,甚至为人品德,秦始皇得知大怒,这才下令让御史大夫查办。
反而是这些方士及儒生没有骨气,急于认供攀扯,才影坑杀术士”
扩大化之举。
秦始皇未杀抗颜相争之淳于越,而术士欺骗国家财产,是为欺君大罪,杀之何碍?其实焚书与坑儒本是两回事,前后不连,背景各异,性质有别,混为一谈不当。
镜头转换,按下焚书坑儒,复始皇东巡。
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再次东巡,离开咸阳,出离关郑
此事却为一个青年得知,便密谋策划,将于半路上袭击刺杀,以报仇复国。
此人非别,正是韩国贵族后裔张良。
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
祖父张开地,连任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宰相。
韩国终为秦国所灭,使张良失去继承祖业机会,丧失显赫荣耀地位,故心存国仇家恨,立志反秦。
为此张良云游下,遍寻奇人异士于市井之中,深山之内,立志学会传中飞剑之术,以便刺杀秦王。
因闻渤海之地多有神仙之属,便多年来流连山东海滨,一面留意探察始皇行踪,一面遍访仙人。
又闻商朝灭亡之时,有商汤后裔箕子携其列祖灵位渡海东逃,在朝鲜半岛立国,又有韩国后裔多往投奔避难,皆对秦朝怀有深恨,便以为可作自己臂助。
于是张良渡海东去,前往朝鲜半岛,寻访反秦复国同道。
这一日,张良来至琅琊郡黄县境内,徜徉市井,走得口中饥渴,便走进一家茶肆,在坊间廊上坐定,唤茶来吃。
忽见在井之中,靠近自己间壁,有一桌上坐有个老者,自在吃茶话。
一个花白胡须老者道:那人一统六国,包有宇内,自然不是凡人!
另一个银白胡须老者问道:其只是吕氏私生之子而已,商贾之后,何谓不是凡人?
花白胡须:我你这老兄,平生便爱抬杠。
所谓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那人是吕氏私生之子,是你亲眼看见,还是道听途?
银白胡须:道听途,便又怎地?你又有何证据,他不是凡人?
花白胡须:只一件事情,便可证明。
且不论其即位之后,只用十年时间,便即一统六合,包揽下九州,绝非凡人所能为者,便有其后一事,将出来,你便无言可解。
银白胡须:你且来,到底何事?
花白胡须:闻他在一统六合之后,曾命将六国兵器都运往咸阳,铸成十二个硕大铜人。
老兄见多闻广,你可有此事?
银白胡须:那十二个铜人,如此便都摆列咸阳宫中,如何赖得?果有此事。
花白胡须:传那十二个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