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五集 乌江之殇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悲唱数遍,泪流数校左右卫士皆哭,不敢仰视。

虞姬执剑而舞,边舞边唱。

其辞云: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唱罢自刎,倒卧于地,就此香销玉殒。

项王并不相阻,只抚尸泪下,泣不成声。

事件悬疑:若依史籍,只项王身边“有美人名虞”

,但无虞姬称呼;直到唐朝《括地志》等书刊印,才出现“虞姬”

其名。

但古来“姬”

者,只是美女代称,并非虞姬本名。

五代时期长短句大行其道,有词牌以《虞美人》为名,便是典出于虞姬。

其所和项王五言诗歌,虽然不曾录入《史记》,但却录于陆贾《楚汉春秋》,应非伪作。

历史真相:《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乃是“霸王别姬”

最早典出记载,但二书都未涉及虞姬结局。

只以常情揣度,虞姬在乱军之中鲜能活命。

若其被俘,则必见于史书。

四面楚歌之际,虞姬饮剑帐中,似乎只能是唯一结局。

悲情一瞬,非但定格在中国文学字里行间,且永远定格在中国戏曲舞台,成为古典爱情故事之中,最为荡气回肠传奇。

帐内残宴已罢,营外杀声未息。

项王止哭,命葬虞姬于帐后草坡,翻身跨上乌骓宝马,率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趁夜溃围,南出驰走。

长戟指处,如同劈波斩浪,当者无不披靡。

战至平明,汉军完胜,诸将打扫战场,不见项王,还报大帅。

韩信怒道:若使项王逃走,复养成气势,则此后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令骑将灌婴,引令五千精骑,向彭城方向追之。

其余诸将,征略淮南,追寻项王。

生擒以归者,赐万金,封关内侯,献级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诸将闻命,齐都率部而出,分头而追,不敢不尽全力。

项王日夜兼程南逃,终于渡过淮河。

回顾从骑,只有百余人众。

前至阴陵,迷失道路,见一田父正在执耒而耕,便令部下前往问道。

那田父正是韩信师叔李左车所扮,早已算定项王败后,必经由此路而逃。

今见楚将前来问道,便以手中木耒向东一指:左行可通,直达江东。

项王信之,便率众往左急驰。

行犹未远,便失陷于大泽之中,遍寻四周无路。

问路将官忽然惊悟,对项王道:末将该死!

项王:怎地?

楚将:末将曾在赵国,作战经年。

回思适才指路田父,实乃广武君李左车也!

项王:彼祖李牧,乃是秦以离间计使赵王杀之,赵国亦为秦国灭之。

我灭秦复赵,又被韩信亡之。

其大仇本是韩信,今何助彼,以陷我耶!

众人闻此,皆都恨恨不已,咬牙切齿。

在大泽中又转半日,不得出路。

那员楚将忽又心中一动,指其泽中草木:大王请看,此泽中树木,皆分阴阳。

枝叶稀疏一侧向阴,乃是西方;稠密者向阳,则必是东方也。

项王信以为然,乃顺其指引方向而行,终于驰出大泽,复上大路。

日落时分,引兵逃至东城,回顾身后,部众皆散,相从者只有二十八骑。

因在大泽中耽误整日,只听蹄声动地,汉骑追至城下,三面围定,有数千人之众。

项王三日夜人不得睡,马不得息,又人马尽不得食,自度不得脱困,面对追兵,长叹一声。

汉将赤泉侯大叫:势已至此,项王还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项王:鼠辈!

若要西楚霸王投降,除非日出西方!

于是回顾二十八骑:我随叔父起兵,至今八岁,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霸有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当决死,愿快战三胜,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乃知欲亡我,非战之罪!

部从闻罢,目眦皆裂,齐声呼道:愿随大王骥尾!

西楚霸王仰长啸,乃分十八骑以为四队,立于高阜,面向四方。

汉军渐至高阜之下,围之数重。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