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九集 萧何之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问于众宾:我在长安,未随陛下征伐,然而屡得重赏,此为何故?

门客召平闻言出班,语出惊人:相国将有灭门之祸矣!

萧何惊问:此言何解?

召平答道:相国论功行赏第一,位居宰相,皇帝已再无可赏者。

今主上亲冒刀箭,南征北伐,主公安居都城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则韩信在前,公继其后矣!

萧何:某公忠体国,从不与人争功,其谁不知?

召平:亦正因相国一直兢兢业业,皇帝必谓获取人心,以图作乱也。

萧何大悟,始改廉直作风。

乃在关中强行低价购买百姓土地房屋,又放高利贷获利。

汉帝此后再遣使者至京,还归军前,再次询问:丞相萧何在京,今有何为?

使者便道:丞相今在关中强买强卖,求田问舍,以致民怨沸腾。

刘邦:以何为证?

汉使:臣不敢妄奏,今有百姓冤状奉上。

刘邦观其百姓冤状,非但不怒,反而大喜。

闪回结束,汉高祖是平定英布,返回长安。

将百姓冤状掷于萧何面前。

刘邦:寡人在外征战,相国在京中做此好事!

我不降罪,卿自去向百姓交代可也。

萧何假装诚惶诚恐,诺诺连声请罪,立即退回所占土地房屋,并向长安百姓檄道歉。

退还百姓田舍之后,复将家财拿出一半,捐至府库,用于劳军,犒赏随征诸将。

刘邦假意复加恩宠,并派士兵五百人,以增相府护卫,实际则是监控。

萧何侥幸免去杀头大罪,又复忧心朝廷大事,重蹈覆辙。

当时汉承秦制,将长安城附近三百里上林苑划为皇家禁区,禁止百姓入内采伐耕种,以致大量良田荒废、无人耕作。

萧何因见粮食不足国库支用,便动恻隐之心,上书子,建议开放上林苑,使百姓垦殖开拓,既可与民便利,又可获取田租地赋,以充国库。

刘邦览奏,复又大怒,令将萧何逮捕下狱。

众臣大惊,乃以曹参为,入宫求问:陛下拘捕相国,是何缘故?

高祖答道:我闻李斯为秦相,有功归于主上,有恶归诸自身。

今相国受人贿赂,向我请求开放上林苑,是向百姓献媚,陷我于不义也。

故我将其关押,有何不妥?

曹参恍然,方知子防备萧何,甚于防贼。

于是叩头辞出,不敢再谏。

其后不久,刘邦见无人进谏求情,却又主动释放萧何,并复其原职。

萧何获赦,蓬头赤足上殿谢恩,感激涕零。

刘邦见其已经彻底臣服,复又安慰道:相国不必多礼!

卿为民请愿,是谓贤相,寡人乃为桀纣之君。

朕之关押相国者,是使百姓知卿贤能,而责朕之过也。

萧何:陷陛下于不义,臣当族诛。

既蒙恩赦,没齿不忘!

画外音:对萧何一擒一纵,高祖震慑百官目的已经达到,实为帝王之术,高明至极。

高祖八年,刘邦病情加重。

皇后吕雉心急如焚,屡派良医入宫诊治。

汉帝自知已经病入膏肓,乃命将诸医全部赶走,拒绝治疗。

吕雉:良医治病,神医救命。

陛下何必讳疾忌医?

刘邦:朕命系于上,凡医岂可救乎!

吕雉:陛下百年以后,萧相国若去,谁可代之?

刘邦:曹参可也。

吕雉:曹参之后,何人继之?

刘邦:王陵可以。

但王陵憨厚,陈平可以辅之。

陈平才智有余,但难以独任。

周勃外表忠实粗鲁,但安定刘氏下者,必是此人,可命其任太尉。

吕雉:王陵之后,何人继之?

刘邦叹道:此后之事,非汝能所知者。

言罢之后,再无声息。

吕后以指探其鼻,竟已晏驾而亡。

一代枭雄,起自布衣,自封汉王之后,在位十二年;即皇帝位之后七年,终寿六十二岁。

画外音:刘邦既死,吕后遂奉太子刘盈为帝,史称汉惠帝。

将先皇刘邦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史记》中称为高祖,后世因之。

汉高祖在位虽仅七年,但影响巨大,为华夏文化传承立下大功。

刘邦自淮南还师之时,路过鲁都曲阜,以太牢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