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九集 武帝求仙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此常常担忧。

汉武帝知道太子所惧,乃谓大将军卫青道:汉家庶事草创,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下不安;为此不得不劳万民。

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太子敦重好静,能安下,不使朕忧。

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

闻皇后与太子不安,朕岂有之邪?贤卿可以我意,晓谕太子。

大将军顿拜谢,告知姐姐卫子夫,皇后与太子其心稍安。

元封五年,太尉大将军卫青病逝,寿止四十七岁。

汉武帝大为哀恸,为纪念其彪炳战功,命在茂陵东北修建墓冢,作阴山形状以葬之,赐谥号为烈侯。

诏令悼词:卫青才干绝人,礼贤下士,与将士同甘共苦。

外御强敌,豪气干云;内和众卿,气度宽广。

自汉朝成立以来,始破匈奴,七战七捷;出入禁中,掌侍症太中大夫,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参决政事。

可谓千古名将,稀有干臣!

卫青薨逝之后,汉武帝感叹朝中文武名臣殆尽,乃下求贤诏书。

为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力,汉武帝每派御史巡按各国诸郡,对诸侯及地方豪强、官吏进行监督。

乃将全国分成十三个监察区,唤作十三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统其军政。

卫青在世,朝中及内宫无人敢构陷太子;至其去世之后,企图陷害太子之徒渐多。

镜头闪回,叙述太子刘据。

汉武帝刘彻继位以来,立表妹陈阿娇为皇后,十余年中一直未育子女。

直到元朔元年,卫子夫在生下三位公主之后,又生一位皇子。

武帝中年得子,异常欣喜。

便命令枚皋及东方朔,各作赋庆贺;同时修建婚育之神句芒祠,并为皇长子取名刘据。

中大夫主父偃上书,请立刘据生母卫子夫为皇后。

武帝从之,乃册立卫子夫为皇后,大赦下。

卫子夫既为皇后,刘据亦由庶长子变为嫡长子。

及至七岁,复被册立为皇太子。

同时下诏,赐封朝中秩禄中二千石官员右庶长爵位,百姓中家长一级爵位。

皇帝诏曰:委派专使,赐各县里三老、孝子,每人五匹布帛;赏赐乡里三老,并爱护孩童者、努力耕田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赏赐九十岁以上老人,及鳏、寡、孤、独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赏赐年龄八十岁以上老人,每人三石米。

眼见太子刘据长大成年,汉武帝始在群臣中为其甄选老师。

因拔故臣石奋少子石庆,拜为太子太傅;又派德高望重文学之士,辅导刘据学习《公羊》、《谷梁》两部春秋。

继石庆之后,先后有严青翟、石德任太子少傅,赵周、周建德、卜式任太子太傅。

武帝专为刘据在长安城南修建博望苑,供其交往宾客之用,并许其依照自己兴趣喜好行事。

刘据结交朋友不问出身,既有织鞋贩履之辈,也有游侠宾客。

武帝每嫌其不够杀伐果断,引以为憾。

其后宠幸王夫人,又生皇子齐怀王刘闳;李姬又生燕刺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李夫人又生昌邑哀王刘髆。

故此皇后卫子夫自觉失宠,每每不安,便由于此。

太子宽和,每劝父皇休养生息,少事征伐,汉武帝则就笑谓:朕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留给我儿,不亦可乎?

武帝晚年经常外出,游幸下,每将京中诸事交付给太子刘据,使其锻炼执政能力;而将宫中事务,皆都交付皇后卫子夫。

如有裁决,汉武帝无不同意,甚至不加过问。

只因汉武帝用法严厉,所任用重臣多是严苛酷吏;而太子虽然性格宽厚,却甚固执,常将父皇处罚过重之事,在监国期间给予平反。

由此太子虽得百姓之心,但朝中执法大臣皆都不悦。

皇后害怕长此下去,必会引来祸事,每每告诫太子刘据,应顺从父皇之意,不应擅自纵赦罪人。

汉武帝听此事,却赞赏太子敢作敢为,而对皇后法不以为然。

国舅卫青去世,朝中奸臣认为太子失去靠山,又恐其即位对己不利,开始竞相陷害。

有次太子进宫谒见皇后,良久方出。

武帝闻知,便问宦侍苏文:太子何以久处宫中?

苏文趁机构陷:太子久而不出,是为调戏宫女。

汉武帝闻此,以为太子好色,命将太子宫中侍女增至二百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