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兵围宛城之时,义军已有十余万人,声势浩大。
淯阳大捷之后,诸将议论,欲立汉朝刘姓皇族为主,以便顺从众意。
南阳豪杰与下江帅王常等主张立刘演,而新市兵、平林兵将领乐于放纵,害怕刘演威武严明,便欲抢先拥立刘玄。
王匡、王凤、张卬等人计议已定,便以更始将军名义会聚四路军马领,并将刘演从前线军营召回,会议推举汉室宗亲为帝。
刘演已知王匡等人已有既定方案,由是道:各位将军要尊立刘姓皇族,是对我舂陵刘氏厚爱,幸何如之!
然今赤眉军在青、徐崛起,拥数十万众,若闻此讯,恐必亦拥立刘姓皇族为主。
则王莽未灭,而刘姓皇族互攻,将使下疑心,自相损害,非善策也。
且舂陵距宛城不过三百里,仓猝称帝,必为下攻击目标,使后来者承我之衰,亦非上计。
不如暂且称王以号施令,足以斩将服众。
如赤眉立贤,我可归之,则绝不夺我爵;若赤眉未立,则我消灭王莽,收服赤眉,然后称帝,未为迟也。
此一番话出,义正辞严,攻守兼备,舂陵、下江军诸将闻之,齐都称善。
王匡等人虽怀私心,欲立刘玄,却也无辞以对。
便在此时,一人推案而起,勃然大怒,起身拔剑,砍击地面,口中叫道:疑事无功。
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众人看时,见那人正是绿林军元老、新市军创始人、下江兵统帅张卬。
新市军、平林军、下江军诸将闻此,恍然大悟,皆都哄然赞成,必要拥立刘玄为帝。
字幕:刘玄字圣公,南阳郡蔡阳县人,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后代,刘秀族兄。
画外音:因弟弟被人杀害,刘玄始交宾客,欲为弟报仇。
后因宾客犯法,刘玄避开官府抓捕,从舂陵逃到平林。
地皇三年七月,王匡等率绿林军进攻随州,平林人陈牧、廖湛聚众响应,号为平林兵。
刘玄前往投奔陈牧,担任安集掾。
当时刘演、刘仲、刘秀三兄弟也在舂陵起兵,后与各部会合,由是与族兄刘玄各属一军。
刘演见张卬出头,鼓动众将,必要立刘玄为帝,不由大怒,还要据理力争。
三弟刘秀当时在其身后,便以足尖轻轻促之,低声道:兄长且自忍耐。
你不见绿林众将对我舂陵子弟,以五比一?如起内讧,祸患不。
刘演恨恨,遂不再言。
镜头转换,二月初一,淯水河畔。
诸路义军领在淯水畔沙滩中设置坛场,遵奉刘玄登极称帝。
刘玄举步登坛,面向南方站立,接受群臣朝拜。
因自知毫无功劳,感到羞愧,满脸流汗,只举双手,示意众人平身,口中却不出话来。
王匡见此,心中焦急,遂派郎官上坛教之。
刘玄鹦鹉学舌,根据郎官所教,一递一句:兹尔众卿,奉我为帝;推翻莽新,复我汉室。
朕奉承运,代宣旨,今建国号,仍为大汉,年号更始。
诏命大赦下。
王匡率众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玄:帝国既立,当封拜有功之臣。
兹任命,皇从叔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演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王常为廷尉、大将军,成丹为水衡大将军,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其他诸军将领,都称九卿将军。
刘良、王匡等:臣等谢主隆恩!
联军诸将见更始帝非以战功封职,知道全是出于王匡、王凤幕后谋划,均感不平。
下英雄豪杰大都感到失望,多有不服。
从此之后,绿林军各部又统称为汉军。
刘玄即立大位之事,迅传到长安。
新朝建雄王莽闻知,怒如狂。
此时王莽已是须花白,老态毕现,为安定众臣之心,于是染黑须,更册立杜陵人史谌之女为皇后。
另设置后宫,遴选嫔妃一百二十人,地位封号分别比照公、卿、大夫、元士。
又宣布诏命:大赦下,释放囚徒,征入军伍。
分兵两路,命王匡、哀章等讨伐青、徐盗贼,严尤、陈茂等讨伐南阳盗贼。
明谕叛将,来降者不杀、守约不变;如仍然执迷不悟,不解散叛军,即遣大司空、隆新公王邑带领百万大军,前往剿灭。
更始元年三月,更始帝刘玄下达诏旨,命汉军全面出击,攻城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