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因自知无幸,遂召延岑入内,将军权郑重交付,嘱其率军死战到底。
嘱托已毕,大叫一声而亡。
延岑见公孙述已死,反复思量良久,决定向汉军投降。
十一月十八日清晨,延岑在成都城头树起白幡,打开城门,带残部向汉军投降。
吴汉率军入城,毫不客气,命将延岑推出斩,又割公孙述级,将二人满门老数百口全部诛杀。
其后下令,屠城三日。
谒者张堪在后军督粮,待进入城中之时,只见黎民哀号,人头滚滚,已是血流成河。
张堪大惊,急入皇宫来见吴汉,厉声叫道:将军是欲效当年项王入咸阳时耶!
西楚霸王百战百胜,终将江山社稷输于我汉高祖者,失人心也!
将军今日屠城痛快,我恐旬日之内,将军之当被汉子悬于成都之门,以谢蜀中百姓矣!
吴汉闻言大悟,急下座行礼,谢罪道:若非先生教我,必不能成此大功;但又非先生骂我,必将遭灭门之祸者。
急命人持节出宫,到城中各地传令,停止屠杀,并出榜安民,宣罪己之书。
由是成都安堵,蜀中平定。
字幕:张堪,字君游,宛县人,世为南阳郡豪门大族。
镜头闪回。
张堪父亲早亡,十六岁时便将父亲所留数百万家产让给堂侄,自己两袖清风,到长安受业学习。
因品行群,诸儒都称为“圣童”
。
光武帝刘秀当时还是一介布衣,也在长安求学,敬佩张堪品行兼优,常当众人之面极力夸奖。
刘秀登基称帝后,便征拜张堪任郎中,三次调迁,升任谒者。
前番亲征陇西,又派张堪转运积聚,并率骑兵七千,协助吴汉征蜀。
闪回结束。
张堪谏止屠城,力救成都百姓免于涂炭,亦再救吴汉一次性命。
逾数日,子诏命到至,厉责吴汉败兵及屠城之罪,因有灭国大功,罢议惩处;复褒奖张堪止杀之功,拜为蜀郡太守。
张堪乃劝吴汉先派兵占据成都周边城池,然后派吏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逐件记录,上报朝廷,并无半点遗漏。
又慰抚成都吏民,蜀国吏民大悦。
平蜀之后,张堪率领骠骑将军杜茂部下,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
在任期间,率军追捕奸狡,赏罚分明,官民都愿追随,为其所用。
匈奴万骑入侵渔阳,张堪率数千骑兵出击,大败敌军,边界得以安宁。
又在狐奴县开辟稻田八千余顷,鼓励百姓耕种,从而使渔阳百姓殷富。
画外音:张堪文武全才,在任八年,北部匈奴不敢南犯;又与边民休养生息,人谓“渔阳惠政”
。
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
乐不可支一词,即典出于此。
东汉着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便是其嫡孙。
镜头转换,洛阳宫郑
刘秀召见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员,并在宫中设宴款待。
诸郡主管无不受宠若惊,感恩戴德谀词如潮。
光武帝不为所动,席间挨个询问各地风土人情,及其前后守令贤能与否。
蜀郡计吏樊显进言:渔阳太守张堪在蜀郡时,心地仁慈,爱护部下,威名足可震慑诛伐奸贼。
击败公孙述时,珍宝堆积如山,张公手中所掌握财富,足可使子孙享受十代。
而其解职还都时,乘断辕车,只有布被包袱而已。
刘秀听罢,叹息良久,便任樊显为鱼复县长吏。
正准备征召张堪还朝重用,忽闻张堪不幸病逝。
刘秀深悼,颁诏褒其功绩,并赐布帛百匹。
字幕:建武九年,大将祭遵病故于军郑
镜头闪回,回顾剑遵生平。
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
刘秀破昆阳后,其以县吏身份来投,初为刘秀门下吏。
后从征河北,为军市令。
刘秀舍中儿犯法,祭遵杀之。
刘秀怒,令将祭遵拘捕。
主簿陈副劝谏道:明公常欲众军整齐,祭遵奉法不避权势,正是教化法令所需者。
刘秀深以为然,由是加封祭遵为刺奸将军,并对诸将嘱道:公等须对祭遵多加心!
我舍中儿犯法,其照样杀之,对你等更绝不会徇私。
不久又拜为偏将军,以平定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