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万余人归降。
遂在西海追上北单于,劝其仿效当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先例,以求保国安民。
北单于喜悦,率部与梁讽回到私渠海。
听汉军已经入塞,就派弟右温禺鞮王随梁讽前到洛阳,向汉朝进贡,并留侍汉帝。
窦宪见北单于没有亲往洛阳,于是上奏朝廷:北匈奴单于缺乏归降诚意,是谓心怀鼠两端。
臣请朝廷遣归右温禺鞮王,准备再次出征。
太后不从其奏,诏允北匈奴之降,并对右温禺鞮王慰抚有加。
窦宪在漠北召见匈奴南单于,南单于送给窦宪一只古鼎,能容五斗,上有蝌蚪铭文。
命识者翻译之,道是“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
。
窦宪大喜,乃遣使入京,将此古鼎献上朝廷,以为祥瑞。
永元元年九月,皇帝下诏,命中郎将持节到五原,任命窦宪为大将军,封其爵为武阳侯,食邑二万户。
窦宪接受大将军职,坚决辞去封爵。
画外音:依照汉家制度,大将军官位本在三公之下,按太尉标准设置官属。
此时公卿迎合太后旨意,奏请朝廷,使窦宪位在三公之上,太傅之下,同时提高设置官属档次。
窦宪率军回返京师,向朝廷献俘报捷。
窦太后大喜,下令大开仓府,犒赏随征将士;诏命凡随窦宪出征各郡二千石长官子弟,俱都升任太子舍人。
窦宪兄弟窦笃升为卫尉,窦景、窦瑰都任侍症奉车、驸马都尉。
于是窦氏兄弟四人侍其战功及太后宠眷,各在京师大修宅第,争竞豪奢,穷极工巧。
永元二年六月,朝廷诏封窦氏四兄弟侯爵,只有窦宪拒不受封。
七月将兵出镇凉州,以心腹叠为副将。
北单于因汉朝遣还其弟,派车谐储王往居延塞见窦宪,请求称臣,并求入京朝见。
窦宪上表请示,太后诏允,便派班固、梁讽前往迎接。
南单于上书汉廷,建议乘机消灭北单于,然后南北匈奴合并归汉,汉廷复又同意。
于是南单于大败北单于,北单于身受重伤逃走。
班固等人走到私渠海,闻北单于为南单于所败,只行转头返回。
窦宪认为北单于势微,欲乘机将其彻底消灭,遂派右校尉耿夔、司马任散赵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斩五千余级。
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其国遂亡。
其后北匈奴残余一部归附鲜卑,一部归附南匈奴,更有一部分悍勇不肯归附,此后得便即时常入塞侵掠,永为边患。
窦宪平定北匈奴,由此威名大盛。
于是便以耿夔、任尚为爪牙,叠、郭璜为心腹,以班固、傅毅皆置幕府,典文章,揽朝政,占据要津。
刺史、守令等官,多出其门。
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因为违忤窦宪之意,被其逼迫自杀。
朝臣震慑,望风承旨。
其后未久,太后下诏:窦笃进位特进,窦景为执金吾,窦瑰为光禄卿。
兄弟当朝,贵重显赫,倾动京都。
窦景尤为骄纵,无所不为,就连门下妓客也依其势力,侵凌平民,强夺财货,篡取罪人,抢掠妇女,横行无忌。
由此京都商贾闭塞,如避寇仇。
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蝉,忍气吞声,不敢举奏。
画外音:自此以后,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较之当年吕高后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窦宪兄弟并居高位,叔父窦霸为城门校尉,窦褒为将作大匠,窦嘉为少尉,窦家子弟任侍症将作、大夫、郎吏等职者,另有十余人之多。
对于出塞攻伐北匈奴之事,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都极力谏阻,甚至指责窦太后道:奈何以一人之私计,弃万人之性命!
太后为袒护窦宪,对群臣之谏俱都不听,坚持同意出兵。
重创北匈奴后,朝臣坚决反对继续设立北单于。
但由于窦宪奏请设立北单于,窦太后终又同意其奏请。
窦宪平定北匈奴还师,和帝刘肇遵照太后懿旨,率群臣亲往长安迎接,召见出征将士。
朝臣议论,大将军功高盖世,当称为“万岁”
。
尚书韩棱闻此,扬声愤责道:自三皇五帝以来,未闻有人臣可称万岁之制者!
义正辞严,才算止住此番闹剧。
然群臣趋炎附势,已成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