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郎、尚书左丞。
汉和帝时,黄香升任尚书令,勤于国事,一心为公,晓熟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
闪回结束,汉安帝延光元年。
黄香在年终考核时被评为优等,呈报朝廷。
汉安帝览报大喜,诏命升迁黄香出任魏郡太守。
时值郡中生水灾,百姓俱都陷入饥荒。
黄香见此,便将自己俸禄以及所得朝廷赏赐全部分给灾民。
富豪大族受其感戴,各自提供义谷,以补公家贷放不足,灾民获得保全。
但在不久之后,黄香还是因水灾被免官,放归里里。
数月之后,在家中去世。
延光二年正月,四川上报,汉源旄牛夷反汉,攻打峨边零关,杀死地方长吏。
汉安帝览奏,立即下诏:命益州刺史张乔,与西部都尉共同出兵,讨平夷叛,并分置蜀郡属国都尉,领四县如太守。
夏四月,陇西上报,北匈奴与车师接连入塞,寇掠河西四郡。
安帝接报,诏令公卿朝议。
于是有人再次主张,关闭玉门关以及阳关,以绝其患。
敦煌太守张珰闻此,急上书谏道:臣在京师,亦以为西域宜弃;今亲践其土,乃知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
谨陈西域三策:北虏呼衍王常展转蒲类、秦海之间,专制西域,共为寇钞。
今以酒泉属国吏士二千馀人集昆仑塞,先击呼衍王,绝其根本,因鄯善兵五千人胁车师后部,此上计也。
若不能出兵,可置军司马,将士五百人,四郡供其犁牛、谷食,出据柳中,此中计也。
如又不能,则宜弃交河城,收鄯善等悉使入塞,此下计也。
安帝览奏,再命朝臣共议。
尚书陈忠上疏进言:西域内附日久,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此其不乐匈奴、慕汉之效也。
今北虏已破车师,势必南攻鄯善,我若弃而不救,则诸国从矣。
若然,则虏财贿益增,胆势益殖,威临南羌,与之交通,如此,河西四郡危矣。
河西既危,不可不救,则百倍之役兴,不訾之费矣。
议者但念西域绝远,恤之烦费,不见孝武苦心勤劳之意也。
方今敦煌孤危,远来告急;复不辅助,内无以慰劳吏民,外无以威示百蛮,蹙国减土,非良计也。
臣以为敦煌宜置校尉,按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国。
汉安帝遂纳其议,于是命罢西域都护,复置西域长史。
随即下诏,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郑班勇奉旨上任,至此终于得以继承父志,再次扬威西域。
班勇详察西域形势,具折上奏:臣观西域诸国,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
青藏高原荒远之处,仍为诸羌所居。
因此奏请朝廷,当择选能臣,委以军事重任,以备鲜卑诸羌。
安帝准奏,诏命司徒杨震改任太尉,掌管国家军事。
延光二年十一月,鲜卑大人甚至鞬率万余骑入东领侯,兵分数路,攻南匈奴于曼柏。
南匈奴单于薁鞬日逐王亲自迎敌,不幸战死,部族被杀千余人众。
延光三年,京师及二十三个郡国地震,三十六个郡国大水,并下冰雹,灾害异常。
安帝东巡泰山,樊丰等宠臣权宦在京师乘机霸占良人田产,修建房屋广厦。
太尉杨震接到百姓诉状,遂命掾属高舒,召集将作大匠及令史等人,详细稽查此事。
高舒等奉令而行,查明樊丰等人皆是假借子名义行事,并查获其手中所持矫诏。
杨震怒道:今下汹汹,各处灾害异常,民不聊生。
这帮贼子依仗子宠爱,尚敢如此任意胡为。
此番人赃俱在,某倒要看看,皇帝如何回护这般奸之徒!
于是写好奏书,单等安帝回来上奏。
樊丰等听闻此事,惶恐万状。
适逢太史奏相星变,便先奏书,诬陷杨震道:自赵腾死后,杨震深为怨怒;且为邓骘旧部怀恨圣上。
安帝览奏,激前恨,由是便派使持节,收缴杨震太尉印绶。
杨震罢官,自此闭门杜客,深居简出。
樊丰犹不罢休,又勾结大将军耿宝,诬告杨震心怀怨恨,常与门生故旧书信往来,诽谤朝政。
安帝览奏大怒,即下诏令,杨震不许在京师居住,立即派员押送,遣归原籍。
杨震奉命,启行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