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一集 连环妙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门高徒,不敢轻视,随命添席,使二子与胡、臧对席而坐。

当下推杯换盏,悲喜交加,毕竟不能尽欢。

酒罢换茶,少帝即问今后兴汉大计。

诸葛珪奏道:而今朝廷屡被权臣所欺,虽然董卓伏诛,朝中余党并未尽除,西凉雄兵犹在。

四方诸侯均怀野心,不知有多少人欲称王称帝,割据独立。

今献帝年幼,后必为其他权臣所挟,短期之内难以振兴乾纲,下时有分崩离析之患。

为今之计,只有弘农王殿下外合刘氏宗亲诸侯,内结汉室故臣勋旧,平息藩镇割据,方能使下一致勤王,以安社稷。

然奸臣在堂,新君帝位未稳,世人皆知弘农王已死,殿下亦需隐藏身份,秘密行此大任方可。

若是亮明身份,定致朝堂大乱,下诸侯扰扰。

前者袁绍欲立刘虞为帝以抗董卓,即是一例。

愚论不智,伏望弘农王及道长裁之。

史子眇:诸葛公所言极是。

但不知如何隐藏身份,尚请大人明示。

诸葛珪忽然离席,再于少帝座前跪倒:请殿下恕臣僭越之罪,方敢言之。

刘辩急命:爱卿平身,赦你无罪,但讲无妨。

诸葛珪道:蔡议郎闲居泰山之时,曾与臣议论此事,并商定方略。

今臣有二子,长名瑾,次名均,未曾出仕。

不知殿下青春几何?

刘辩答道:王虚度春秋,今年方满十九岁。

诸葛珪道:我长子瑾两岁,大于次子均五岁。

殿下若肯屈尊,便依当初蔡议郎之意,可佯称我次子,诸葛均降为三弟。

臣即弃官南下,率全家护送殿下往投荆州牧刘表。

那刘景升嫩室之胄,向怀忠义,又雄据荆襄九郡,南扼长江,北据汉、沔,居下之中,拥有精兵数十万之众,现为诸侯之。

到荆州之后,殿下可亮明身份,令其率荆州兵马北上,更传檄益州牧刘焉西出秦川,西凉刺史马腾合后相助,则下传檄可定,朝廷得安,汉室可兴。

此乃蔡议郎所定谋略,不知殿下以为然否?

刘辩细细玩味,点头叹息:难为你与蔡议郎,老成谋国,用心良苦。

心下赞成,但不敢自专,遂又问史子眇:师父以为如何?

史子眇:苦心孤诣,千古奇略。

朝廷若因此而安,殿下可行周公之事,相辅今上,名垂万代;今上若有不幸,朝廷倾覆,殿下即可于荆襄或益州称帝,复兴故汉。

诚为千古奇略!

少帝闻听大喜,当即离座,略整衣冠,向诸葛珪拜倒,口称父亲;又拜诸葛瑾,口称大哥。

回头待与诸葛均再施兄弟之礼,诸葛珪早率二子跪在地上,磕头不止,连称死罪。

诸葛珪:臣是何等样人,敢受殿下如此大礼?

回顾诸葛瑾兄弟二人,喝道:今后你们虽以弟兄相处,但若再受殿下大礼,便是我诸葛家族罪人,死后不得与我相见!

诸葛瑾并兄弟诸葛均一齐唯唯称是,满头汗出。

史子眇忙道:诸葛兄不必如此。

你即与殿下名为父子,此后日久长,必与刘表等诸侯相见,需要遮人耳目。

即便是在家人面前,若不执从父子之礼,岂不泄露了机密?所谓谋大事者不拘节,我兄不必执拗于此。

诸葛珪:即如此,殿下也要取个名字,日后也好以此示人。

刘辩略一沉思,笑道:已经有了。

我便复姓诸葛,单字名亮,表字孔明。

如今朝堂危危,下昏暗不明,我欲以孔明之光,扫除尘医,照亮汉家江山。

不知师父以为如何?

史子眇听罢,点头同意,连连称妙。

诸葛珪:殿下名字既改,生辰八字也需重新杜撰。

一旦实报出去,倘被有心之人觉与当年少帝同庚,恐怕起疑。

史子眇:贤兄心思慎密,人所不及。

殿下本来十九岁,但因长居墓中,便似四年前身形面貌一般,并无改变。

如此便可少报五岁,杜撰生辰。

少帝闻此,自无不可。

不知这样一来,却与兄弟刘协同庚,也是始料未及。

次日清晨,府中厨人做好早饭,却不见家主诸葛珪出房用餐,心中疑惑,报知二位少爷。

诸葛瑾、诸葛均寻到房中,却见父亲已经服毒而死,尸身已经硬了。

诸葛瑾见状,魂飞外,顿时昏晕在地。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