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合肥,携丞相兵汉中之前所留密书一函,还递张辽。
曹操收到曹仁急报,果然便息南征蜀中之念,传令回军。
留下张合、夏侯渊、徐晃三将,共同把守汉中,以拒刘备。
夏侯渊送走魏公,遂命张合总督诸军,南下进攻巴郡,并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郑
曹操兵离南郑七日,疾行五百余里,前至陈仓。
至夜,曹操持槊巡营,闻蜀地降兵营有人相互议论:丞相取汉中之时,蜀地人心惶惶,刘皇叔斩杀传谣者上千,亦不能安定人心。
丞相既已班师,我等父老可安于枕席矣。
曹操听罢大悔,于是回帐,召来刘晔:悔不听先生之谏。
此时可否回兵,进攻西川?
刘晔答道:我军若于此时返归汉中,则来回半月有余,蜀中军民人心已定。
以孔明、法正之能,边防也必完备,彼时再战,恐画虎不成反类犬矣。
曹操也知必是如此,只得作罢。
遂拔刘晔任行军长史,急出关南下,去援合肥。
张鲁即降曹操,被封为振南将军,东迁邺城。
即有大量五斗米道徒众,跟随师北迁。
曹操于班师途中见此,恐汉中徒众皆随张鲁迁至邺城,若是引民变,则必难以遏止,即下令拨汉中民数万户为三部,使分驻长安、洛阳、邺城三辅,不得同居于一地。
画外音:五斗米道教众安居三辅之后,利用曹魏宽待张鲁家族之机,或明或暗,向官民各层传道。
经历魏晋两朝,五斗米道极展,教徒竟至百万之众,势力遍布关症河北以至中原。
其后孙恩、卢循之乱,竟致东晋灭国,司马绝后,此是后话。
张辽及李典、乐进三将,率领七千余兵把守合淝。
时闻孙权大军将至,而樊城曹仁救兵不到,不由心中愁闷。
正在焦虑之际,忽报曹仁差护军校尉薛悌前来,即命请入。
薛悌入府,与张、乐、李三将见礼,将木匣呈上。
上有曹操亲笔签封,大书四字:贼来乃。
张辽不敢轻启,供于案上,召问中军:孙权大军,现至何处?
中军回答:还有一日路程,即到合肥。
张辽惊道:如此贼来,其事急矣!
便召李、乐二将,共同开匣观看:若孙权兵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进守城。
乐进不明其意,问道:文远将军之意若何?
张辽答道:丞相深谋远虑,此书大有道理。
孙权因闻主公远征在外,以为我合肥无兵,这才举兵来攻。
彼又以为十万大军一到,我必坚守不战,则破我合肥必矣。
我观丞相之意,是命我等偏以精兵出城,待其扎营未稳击之。
孙权见此,则必以为我有援兵已至,不敢全力相攻。
倘蒙上眷顾,子有福,我能奋力与战,折其锋锐,则城内将士众心可安,彼时众志成城,合肥孤城然后可守也。
不知曼成将军,以为然否?
只问李典不问乐进,是因李典日常与己不和,恐临战不能同心,故此问之。
画外音:李典自恃是曹公旧人,当年随曹操于青州起兵,三十年来多负辛劳;常因张辽乃是吕布旧部降将,今地位反在自己之上,故此引以为耻,素与张辽不睦。
又因城中兵少将寡,若轻易出城抗击孙权十万之众,无异以卵击石。
所以听闻张辽此问,冷哼不答。
乐进见李典不语,也以为此计过于冒险,便劝张辽:丞相写此书时,不知孙权以十万大军前来,故令出城攻击。
今贼我兵力悬殊,恐难迎敌,不如坚守待援为上。
张辽奋然站起,道: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
也罢,某也不需二公相助,只一人自出城去迎敌,誓与那碧眼儿决一死战!
左右,与我备马抬枪。
李典脸上烧,慨然而起道:文远将军如此,李典愿听将军指挥,绝无二心。
张辽大喜,即令募集勇士八百,杀牛犒赏,准备明日大战。
李、乐二将领命,各去准备。
张辽又请薛悌归樊城,书催请丞相兵来救合肥。
薛悌亦领命而去。
来日辰时,孙权引兵大至。
遂令全军弃舟登岸,以吕蒙、甘宁为前队,自与凌统居中,其余诸将陆续进,望合淝杀来。
吕蒙、甘宁前队兵进,被乐进迎住厮杀。
乐进只战十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