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八十二集 武侯遗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吴王孙休应诺后主之请,便即派兵三路:大将军丁奉率领诸军进兵寿春;将军留平到南郡联合水军都督施绩,向北进兵襄阳;将军丁封、孙异引军至沔中,救援蜀汉。

邓艾闻吴兵来救,急上书司马昭:今蜀寇大受挫折,若吴人来救,则前功尽弃矣。

臣察自阴平沿路经汉德阳亭,若奔袭涪县,则距剑阁西有百里,距成都三百余里。

请领精悍之兵,直击成都可也。

姜维死守剑阁,若闻某出阴平,必引兵救援涪县,则钟会正好乘虚而入剑阁。

若姜维不救涪县,则某即可出其不意,攻其空虚之地,必败守担

司马昭看罢,虽知此计险极,但如骑虎背,无可奈何,只得回书准校

邓艾于是趁姜维被钟会牵制,独自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

钟会闻知,也派部将田章等绕过剑阁,随后跟进。

邓艾选兵三万,率军攀登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各带干粮绳索进。

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

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是无人之地。

山高谷深,至为艰险。

途中又粮运不继,军士多次陷入困境。

魏兵沿途下了数寨,以备后路,并接应大军,便只剩下二千人马。

前至马阁山时,见道路断绝,进退不得。

部将见蜀道如此之道,皆生退心。

邓艾身先士卒,遂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诸将随之。

方整顿衣甲器械而行,忽见道傍有一石碣,上刻:二火初兴,有人越此。

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丞相诸葛武侯题。

邓艾如见鬼神,吓了一溜跟头,从人急忙扶起立定,犹自惊骇不已。

细详碑文中字句,不由沉吟道:“二火初兴”

,谓今岁乃魏炎兴元年;“有人越此”

,谓有人带兵从此入川,指自己也;“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不明其意。

但既影死”

字在内,颇觉不吉。

儿子邓忠见其自言自语,笑道:此易解耳。

今姜维与钟会正在剑阁以大兵相争,不久皆会自死——父亲何必自忧?

邓艾深以为然,遂对石碣再拜道:武侯真神人也。

我今生不能以师事之,惜哉!

于是率军出于阴平险道,出其不意直抵江油城下。

守将马邈毫无准备,见魏军从而降,以为神助,遂不战而降。

蜀后主闻报江油失守,急派卫将军诸葛瞻引成都后备大军七万余,前出江油抗击邓艾,令黄权之子黄崇为参军。

诸葛瞻遂令亲子诸葛尚为先锋,前至涪城,扎兵城外。

黄崇谏道:魏军越阴平险道而至,闻只有二千军士,且无战马。

将军宜行复夺江油,据险而守,无令敌军得入平地也。

诸葛瞻不以为然,道:我父遗下八阵战法,专利于平野作战,彼若来时,定使其片甲不归。

公不知兵,请勿多言。

于是勒兵不动,列阵以待邓艾军到来。

邓艾即夺江油险地,又得城中军需补充,增益战马兵器,于是元气渐复,引兵来攻涪城。

诸葛瞻令子诸葛尚迎敌,被邓忠所败,溃不成军。

诸葛瞻于是放弃涪城,退守绵竹。

邓艾得了涪城,即遣使致书诸葛瞻道:公奋先父武侯余烈,下无不敬仰;今若举城以降,某必表为琅邪王,绝不食言。

诸葛瞻怒斩使者,将数万大军在绵竹城前列阵,以待邓艾。

画外音:诸葛瞻虽然忠勇,但连犯数错,便葬送了其父苦心经营数十年的蜀汉江山。

邓艾兼程行险道七百余里,到江油之时已近油尽灯枯,强弩之末,粮秣已绝。

且沉重铠甲及兵器都遗留山谷之中,到此已毫无战力。

若江油马邈不降,邓艾与其二千兵必然自死。

马邈虽降,诸葛瞻率领成都数万人马已赶至涪城,若复来夺取江油,邓艾并无守城之具,亦必全军覆灭,绝无幸存之理。

但诸葛瞻在涪城却止步不前,已失去击败邓艾良机;后又让全军退守绵竹,至邓艾趁机占领涪城,获得充足补给,并尽得府库军械,便为资敌自杀之举。

随后却又放弃固守绵竹,带全军和邓艾军野战,则错上加错,至此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