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集 八王之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陇西辛氏。

司马伦:张轨请缨,众卿以为如何?

孙秀出班奏道:张士彦实乃镇边辖远之才,望陛下用之。

司马伦大喜,于是诏令:准卿所奏。

命张轨出任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使为三军总帅。

宋配、汜瑷为军师祭酒,率军两万,前往凉州。

张轨:臣领旨谢恩。

于是领命西行,不一日到任,扎下大营,立即出兵,与鲜卑领寇狼战于陇西。

寇狼率众出战,亲自上阵与张轨交手,战不十合,被张轨大喝一声,斩于马下。

寇狼部众溃逃,张轨追杀一百五十里,尽降其众。

张轨其后又纳军师汜瑷之计,马不停蹄,四处讨伐,剿灭河西盗匪。

连战数十阵,斩一万余,凉州乃平,于是张轨威名大显于雍凉,教化施行于河西。

张轨从此坐镇凉州,以宋配、汜瑷、阴充、阴澹为左右谋士,复征召九郡贵族子弟五百人,建立学校,置崇文祭酒同于别驾,春秋两季选士。

凉州鲜卑之乱既平,奏捷至京,子大喜,大宴群臣。

闻子设宴,公卿王侯皆至。

惟当时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各拥重军霸占一方,不肯进京参与宴会。

孙秀见席间少了三王,心怀隐忧,上奏子:臣启陛下,三王权重难制,必为隐患。

司马伦:依卿之计,当如之何?

孙秀:陛下可遣心腹重臣,分至三王封国,任以要职,就便监视。

司马伦:依卿所奏,宴后即校

孙秀领诺,宴会次日便选拔自己亲戚党羽,以及司马伦旧部官员数十人,分派于三王封国,安插为其参佐之将及各郡之守。

诸官持节到任,三王大怒,于是各有反心。

齐王司马冏密召偏将军王义入内,与其密议:司马伦篡逆,重用佞臣孙秀,图害我宗室诸王。

某欲起兵讨之,以正车驾返宫,公有何良谋助我?

王义答道:殿下若举大义,可传檄召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新野公司马歆,及匈奴左贤王刘渊,令各引率部下诸侯,共讨篡逆。

若诸王领兵齐至阙下,公开声讨司马伦篡逆之罪,使朝中勋臣群起声援,则可中外夹攻,可尽诛其党。

彼时再迎惠帝于金镛城,还宫诣阙复位,则殿下可建桓、文之功矣。

齐王听罢大喜:公谋甚妙,正合我意。

于是便作讨逆檄文,使人持檄至诸侯王处,命各起兵赴京,讨伐司马伦。

使者奉命,分路而出。

镜头转换,河北邺城。

齐王使者来至邺城,上殿见到成都王司马颖,行参拜大礼,呈上檄文。

其文略云:

逆臣孙秀迷误赵王伦,助其篡位,乱我宗室社稷,下共愤。

今传檄诸郡,下诸侯,各应领兵入京讨贼,以正乾纲,迎子复位。

有不从命者,诛其三族。

司马颖观罢,对来使道:卿可回报齐王,本王即日起兵应之。

使者顿再拜,告辞而归。

成都王遂召邺城令卢志入内,示之以檄,问道:今齐王传檄,欲讨逆贼孙秀。

孤恐部下兵力不足,公谓此事若何?

卢志答道:以顺讨逆,百姓及勇士当不召而自至,又何疑哉?此大义之举,殿下宜从之,以建不世之功。

成都王听从其论,于是当日张贴檄文于各县通衢,立起召兵大旗。

檄文到处,果然远近皆应,不旬日间,便召集兵勇十万余人。

卢志大喜,于是请成都王升殿,召集臣僚,当众进言:有众十万,足可一战。

况且齐王约期已至,便请大王下令兵。

成都王:卿言甚是,传我命令,校场点兵,祭旗出征。

话未落音,阶下忽然闪出一人,乃是佞臣王绥:大王且慢,臣有话。

成都王:卿有何高见?

王绥:殿下与子乃至亲骨肉,且兵众势强。

齐王疏而势弱,何背亲而向疏耶!

依臣之计,不如仗此十万雄兵,从赵而攻齐,为朝廷讨贼。

如此胜刚有功于社稷,不胜亦可自保。

成都王闻之,犹豫不决。

参军孙询闻言出班,大声斥道:是何言也!

赵王凶逆,下缺共诛之,何亲疏强弱之有?今聚十万之众,皆为诛讨叛逆而来,若闻我向赵而攻齐,则必倒戈以向我矣。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