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七集 五马渡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驹并从而行。

则吴人观之,必道殿下亲贤爱士,争先恐后而至。

司马睿便从其计,果令王导等一班谋士鲜衣怒马随侍左右,盛仪而往江边观禊。

琅琊王出祭及归府之际一路极尽招摇,顾荣、贺循等一班江南名士见之大异。

因众人多识王导,皆道琅琊王礼贤如此,于是相率拜于道左,扶舆相送。

王导见为扶舆者是顾荣、贺循二人,急忙下马,止住銮舆。

琅琊王:卿何故止我銮舆

王导:殿下不欲永据江东,以成大帝孙仲谋之业乎

琅琊王:然也。

王导: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杰。

况于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未兴之际,急于得人之助耶!

今拜于道边者数人,皆江南之望,吴人智谋之士渠。

殿下宜礼待以结吴人之心,倘顾荣与贺循二人至,则江南之士无不至也。

司马睿大喜,遂于舆中向顾荣、贺循还礼,极尽恭敬。

当日返至府中,司马睿又急遣使节,使其赍持重金,至府造请顾、贺二人。

二人当琅琊王礼敬自己之时,本已深为感念;此时见其专门遣使来请,于是应命而至。

琅琊王当即拜贺循为吴国内史,顾荣为军师兼散骑常侍,此后军府政事,皆与二人共谋。

顾、贺二人感念知遇之恩,便大力举贤推能,又荐纪瞻、卞壶入幕。

司马睿皆为重用,以纪瞻为三军祭酒,卞壶为从事。

王导见司马睿果能诚心纳士,便又进言:臣闻谦可以接士,俭可以富国。

今江南之士皆愿为用,殿下宜以清静为政,抚绥新旧,则天下归心矣。

司马睿欣然纳之,由此从谏如流,于是江东百姓皆倾心归附。

因从士族遗风,此前琅琊王平素好酒废事。

王导以正言谏之,于是司马睿命将府中酒瓿尽皆覆之,从此绝不饮酒,杜绝淫乐之风。

镜头转换,按下江东,复说河北。

邺都郊外,大兵压境。

旌旗猎猎,刀枪林立,战马嘶鸣。

主帅汲桑骑在马上,对左右诸将说道:新蔡王司马腾精于搜刮,又为人吝啬,世人皆知其富。

我今为成都王司马颖报仇,自兖州来攻邺城,公等皆须努力上前。

城破之后,其府中赀财任从诸公自取,我不预之。

诸将:愿惟将军之命是听!

军至邺都,汲桑先命军士自郊外找到司马颖坟墓,然后破墓起棺,载于车上奉为主公。

此后每有重大军事,汲桑都要当众向棺木启奏,再假借成都王诏旨,以行军令。

诸将见此,无不目瞪口呆,不明所以。

当时扎营已毕,一夜无话。

来日升帐,汲桑与征虏将军张泓旧将李丰商议:将军熟知邺城虚实,未知可愿亲为先锋,破城擒贼,与故主张泓将军报仇

李丰:将军之命,安敢不从!

汲桑大喜,遂令其率五千军为前锋,前去攻打邺城。

李丰由是披挂整齐,领兵叩关。

邺城守门军士急忙报入王府,请令定夺。

新蔡王司马腾闻报,便即召集诸将,对众说道:李丰小辈,胆大包天,竟敢以卵击石,前来寻死。

今兵临城下,诸公以为如何

诸将:愿听大王军令!

司马腾大喜,笑道:有孤王在此,公等毋惧。

孤曾镇守并州七年,胡人屡次围城攻我,皆无法取胜。

汲桑小贼,何值忧虑!

诸将闻言,群相附和奉承。

正说话间,门军入报:李丰四面攻打,邺城守之不住。

司马腾这才大惊,急问左右:贼势凶猛,当如之何

诸将闻此,面面相觑。

这时便有亲随进言:非是李丰勇猛难敌,实乃守城之军怠战故也。

殿下不如将库中财帛奖励将士,则大家皆肯用命,李丰必退,邺城可保。

司马腾无奈,只行忍痛下令:开放仓库,赐米粮、布帛予将士。

部将听命,哄然起身。

正在忙乱之间,又有亲兵飞报入府:殿下不必开库赏军矣。

司马腾大喜:却是为何

亲兵答道:李丰已经破城,正带军杀向王府来也。

司马腾大惊失色,再也顾不得库中财宝,急出府上马,引数十亲随轻骑向南门而逃。

未至城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