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九集 二赵相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鉴、郭默还驻京口,筑建大业、曲阿、庱亭三垒,以分散苏峻军力。

桓宣部将毛宝在东关与祖约作战,攻破合肥戍营,西线复现僵持局面。

勤王盟军久战不利,与叛军相持至第三个年头,陷于困境。

便在此时,转机出现。

当时祖约军在江淮一带与朝廷盟军相持,因久战无功,部下诸将遂生异志,暗中勾结后赵,欲引赵兵南下,以图富贵。

后赵皇帝石勒得到密信,遂派石聪、石堪引军二万济淮,进攻寿春。

祖约毫无防备,被后赵军与部将里应外合击败,只得领其家属逃奔历阳。

赵军大获全胜之后,不思继续进取,虏胁寿春二万余户北归。

祖约兵败消息传至建康,王导、温峤、庾亮等人喜不自胜。

苏峻心腹路永、匡术、贾宁等人却是大惧,遂劝苏峻尽诛朝中大臣,改立腹心朝班。

苏峻敬重王导,不肯接受此议,路永等因而对苏峻离心。

王导见有机可乘,便派参军袁耽诱使路永归顺,欲图救出成帝,投奔勤王联军,但因苏峻守备森严,计划失败。

王导遂带二子与路永逃出京城,前至白石来投温峤。

讨伐联军与叛军再次相持不下,苏峻分遣诸将四出攻掠,士民群情恐惧。

相持既久,温峤兵粮食尽,修书遣使向陶侃借粮。

陶侃见书不满,对来使怒道:温公屡战失机,粮草又尽,则焉可决其胜负?今我虽有粮草,需留应自家军马,若不敷使用时,却又更向谁借?既是瘐公粮尽,则不如罢兵,我自引兵退回荆州,解散联军,任温公自为可也。

信使见陶公无故怒,于是大惊,急来报知温峤:陶公不愿借粮,且欲独自退兵。

若果如此,则朝廷大事去矣!

温峤闻说大惊,亲自来见陶侃:凡师克在和,古之善教。

昔汉光武济于昆阳之战,曹孟德终拔官渡者,非但以寡胜众,且仗义故也。

苏峻与祖约皆乃竖子,凶逆滔天,何忧不灭?仁公奈何舍垂立大功,轻言退弃!

且今天子幽逼,社稷危殆,乃我等臣子肝脑涂地之时也。

温某与仁公尽受国恩,事若克济,则臣主俱存,如其不捷,当碎身以报先帝!

今之事势,义无旋踵,譬如骑虎,安可中途而下哉?公若违众西返,则天下义旗,当回指明公矣!

陶侃听了,便有回转之意,但尚怒气不息。

先锋毛宝借机劝道:军政大事,有进无退。

今日之事,原非只是严整三军,以示众必死而已。

讨叛诸公退无所据,终至灭亡。

某请借五千精兵,去断贼兵资粮,归报将军。

若不能立见效益,则任明公自退,人心便不复恨公。

陶侃见有台阶可下,乃令分粮五万石给温峤;又派兵五千,随毛宝去断苏军粮道。

毛宝探知苏峻粮草皆积于句容和湖孰,于是引军潜至彼处,纵火焚之而回。

苏峻军粮被焚大慌,寻思利于战,遂急派韩晃、出兵,往攻大业堡垒。

韩晃等率军围攻大业,先断其水源,垒中众人被逼饮用粪尿求生。

守将郭默畏惧,于是偷偷出走,只留少数兵马守卫。

郗鉴部将闻说大业垒被攻,无不惊慌。

参军曹纳进言:大业失守,贼兵即刻至京,我等危矣。

请将军还兵广陵,以俟后举。

郗鉴大怒,欲以惑乱军心之罪,当众斩杀曹纳。

曹纳大惧,久跪哀告,郗鉴方才饶恕,并宣于众人:今后再言退兵者,定杀不饶!

于是众心一致,固守京口,决意死战。

郗鉴稳住军心,又修书遣人呈送陶侃,请其分兵往救大业。

陶侃见书,欣然许之,遂欲派将,分兵去救。

长史殷羡谏道:明公不可分兵。

陶侃:却是何故?

殷羡:我兵皆乃水军,不习步战。

若依愚计,明公不如引军急攻石头城,则苏峻必抽回其攻大业之兵还救,大业之围自解——此乃围魏救赵之计也。

陶侃连称妙策,欣然从之,于是亲自率领二万水军东进,来攻打石头城。

庾亮、温峤见陶侃举兵攻向石头,亦引步军一万自白石垒出,攻打苏峻旱寨。

苏峻闻报庾、温前来,亲领八千人出迎;又遣子苏硕和部将匡孝,进击陶侃部将赵胤。

二人领命,驱兵而进,前方正逢赵胤率众鼓勇而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