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五十八集 秃发鲜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

张纲惧死,请求饶命,表示愿降。

刘裕大喜,于是吩咐其带随从至广固城外,令其向城上守军喊话,并派人从后监视。

张纲引随从至于城下,骑马绕城大声呼喊:夏王刘勃勃大破秦军,今已围困长安,即将下之。

秦王自顾不暇,不能兵来救,我广固城无有外援矣。

慕容在城上听得分明,恼怒异常,命令军士放箭。

张纲大惧,于是引领随从退走。

广固守军闻说秦兵大败于刘勃勃,不能来救,于是军心大乱。

慕容半信半疑,遂使右仆射张华、中丞封恺再往长安,请求秦王兵,以五百精骑送出城外。

刘裕早就料着燕王必复派人出城,在西门外等个正着,复将张华、封恺擒获。

遂令张华、封恺写信给慕容,劝说慕容及早投降,休存幻想。

二人不得不从,修书已毕,请刘裕看过,使那五百护军送进城去。

慕容见信,自知大事已去,亲修回书,使人至晋军大营送呈刘裕,表示愿意请和,求做晋国藩臣,双方以大岘为界;并进献骏马千匹,以通和好。

刘裕见是议和而非投降,于是不从。

此后晋国江南增援部队接连而至,围城更紧。

燕国尚书张俊从长安回来,见不能进城,遂向刘裕投降,并献计道:燕人固守,是倚仗韩范,望得秦人救援。

而张纲已降将军,故其所言燕军不甚相信。

而韩范则与张纲大为不同,其在燕国既有声望,且又和秦王姚兴是旧日好友,燕人信之。

将军不如修书引诱韩范,许以重利,韩范若被招降,则燕人必会绝望,自然弃城以降。

刘裕听从其议,遂表荐韩范为晋国散骑常侍,寄书以招引之。

韩范至于长安,本已说服姚兴,派大将姚强率一万步骑,随韩范来救广固。

不料大军刚刚行出百余里,适逢刘勃勃大败秦军,姚兴急遣使把姚强追回长安,以御西夏之兵。

韩范见此情状,仰天长叹:此必是上天欲亡燕国也,我徒呼奈何!

碰巧这时刘裕信使到来,奉上劝降书。

韩范明知回到广固亦无法进城,且必见罪燕王,万般无奈,只得随信使前来晋营,向刘裕投降。

刘裕问道:公欲立申包胥之功,却因何空手而回?

韩范答道:我世代承蒙燕主恩宠,故到秦庭痛泣求援,望能挽救燕国于祸难之中。

适逢秦多变故,我赤诚不效,可谓天要灭燕,以助明公。

古谓智者见机而动,我岂敢不来!

刘裕大笑,设宴款待。

次日亲带韩范,绕城巡行。

燕军亲见韩范已降刘裕,由此人心离散,斗志尽解。

广固城中,众臣大哗。

便有人劝慕容:陛下宜杀韩范全家,以防此后再有叛变者。

慕容已知必败,又因韩范弟韩淖尽忠不2,此番倒也大度,故不怪罪韩范。

史载此年东莱天下血雨,广固城门夜闻鬼哭。

次年亦即东晋义熙六年,正月初一,慕容登天门,杀马犒赏将士。

宠姬魏夫人随帝登城,执帝手对泣。

尚书令董锐劝说慕容出城投降,慕容却又不肯,令将董锐关进监狱。

贺赖卢、公孙五楼挖地道出城作战,失利而归。

时有河间人名叫玄文者,向刘裕献计:若堵住城外五龙口,则广固城必陷。

当初石虎降曹嶷、慕容恪攻段龛,皆用此法。

刘裕从之,遂堵塞五龙口。

于是城中男女多半患脚弱之病,不复能战。

尚书悦寿复劝燕主:事已至此,陛下不如投降,以保全宗族。

慕容叹道:兴衰皆为天命,我宁战死,不能衔璧求生,效刘禅将祖宗基业送人。

张纲为刘裕制造冲车,设置各种机关攻城,慕容令将张纲母悬挂城头肢解。

燕军皆越城出降,悦寿打开城门迎刘裕军入城。

刘裕擒慕容,诉其不降之罪,慕容惟将母亲托于刘敬宣,自己引颈待诛。

遂被押送建康处斩,时年二十六岁。

南燕自慕容德立国,传至慕容,仅前后二主,国祚十三年而亡。

自此鲜卑慕容诸部,除系出同源之吐谷浑尚存之外,世间诸侯再无慕容。

镜头转换,按下诸燕皆灭,再说西夏初兴。

晋义熙三年,匈奴后裔刘勃勃既袭杀舅父没奕干而吞并其众,又掠取河西柔然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