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三集 六镇风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元怿因此被监禁,经查验所告不实,复被释放。

宋维因诬告而应治罪,元乂求于太后,遂只把宋维贬为昌平郡太守。

元乂又和刘腾密谋,令主食中黄门胡定出供,说自己曾受元怿贿赂,欲在饮食中下毒,杀死皇上,以谋夺帝位。

孝明帝当时只有十一岁,遂信胡定诬陷,反与元乂商量,说要除去元怿。

秋七月丙子日,胡太后在嘉福殿,元乂奉明帝到显阳殿,刘腾关闭永巷门,胡太后不能出。

元怿入宫,在含章殿被元乂令宗士擒之,送到含章东省囚禁。

刘腾伪称帝诏,命集公卿议论元怿谋反罪状。

众官畏惧元乂,皆无异辞,独仆射新泰文贞公游肇不肯签名。

元乂、刘腾执王公签名状进宫,孝明帝批准,半夜时诛杀元怿。

又伪造胡太后旨令,称病还政于孝明帝,将胡太后囚于北宫宣光殿,刘腾自掌宫钥,只许递送食物。

胡太后叹道:养虎为患,却被虎噬,其言我哉。

元乂与太师高阳王元雍等人辅政,复与刘腾内外专权,相互勾结揽政。

辛卯,孝明帝行加冠礼,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正光。

北魏相州刺史中山文庄王元熙,元英之子,与二弟给事黄门侍郎元略、司徒祭酒元篡,都受清河王元怿厚待。

三人闻说清河王死讯,遂在邺城起兵,上书要求诛杀元乂、刘腾。

长史柳元章率城中平民鼓噪入城,将元熙、元篡及其诸子擒至高楼。

元乂派尚书左丞卢同往邺城,斩杀元熙及其子弟。

元熙被擒,传檄诸友:我弟兄皆蒙皇太后知遇之恩,恩同慈母。

今太后被废囚北宫,太傅清河王横遭杀害,圣上年幼,于前殿任人摆布。

我等故率军民伸张正义,但因智力浅短,贼人未除,反身陷囹圄,上愧朝廷,下惭知己。

我为忠义起兵,不得不然,肚脑涂地,并无二言。

望诸友敬奉道德,保持名节,以此绝笔。

诸士见之,无不下泪。

元熙级被送至洛阳,亲友皆不敢往观,只有故骁骑将军刁整收其尸身安葬。

邺城大乱之时,元熙次弟元略侥幸逃出,往投故友司马始宾。

司马始宾同元略用苇杆扎筏,夜间渡过孟津至屯留,藏于名士栗法光家中,后投靠西河太守刁双,藏匿年余。

元略闻知元乂以帝命悬赏通缉自己,便求刁双将自己送出国境,欲投南梁。

刁双说道:人固有一死,最难得为知己而死。

公且安住于此,休要担心累及于我。

元略坚决请求南逃,刁双便派侄刁昌送元略渡过长江,终至梁朝。

梁武帝喜而纳之,复封元略为中山王。

元乂闻报元略被梁帝封王,方知其南逃,而不知何人所助;因恨刁整收殓元熙之尸,乃诬告刁整送走元略,将其连子弟一同抓获,欲严刑问实除之。

御史王基等人全力为刁整申辩,方才得以幸免。

魏孝明帝遂任高阳王元雍为丞相,与元乂一同总管内外朝政。

清河王元怿死后,其同母弟汝南王元悦并无仇恨之心,反而送桑落酒讨好元乂,极尽谄媚讨好能事。

元乂大悦,遂命元悦为侍中、太尉,魏以重任。

元悦既掌大权,遂向己侄亦既元怿之子元亶索取元怿所遗服饰、古玩等物。

元亶不敢不应,但因未及时送去,而所送之物又不合元悦心意,元悦就令侍人以大杖重责元亶一百,几乎将元亶打死。

朝臣闻知,无不深恶元悦。

镜头转换,按下北魏,再说漠北柔然。

柔然国佗汗可汗娶伏名敦妻候吕陵氏,生下伏跋可汗以及阿那瓌等六子。

伏跋继为柔然可汗之后,忽然走失幼子祖惠,命人遍国查访,找寻不得。

有巫婆名唤地万者,前来叩庭求见,扬言祖惠现在天上,彼能招来见父。

伏跋可汗大喜,于是依其所说,在大泽中搭起帐幕,令其作法。

地万在帐中祈祷天神,祖惠竟果然瞬时出现于帐幕中,并向其父诉说,自己一直在天上居住。

伏跋大奇,遂称地万圣女,并将其娶为正妻。

地万既善法术且有姿色,伏跋对其既敬且宠,非常听信其言,任其参与国事。

数年之后,祖惠渐长成人,遂对其生母言道:我是被地万偷偷劫去,一直住在其家,并未曾上天。

当时对父王所说,亦皆是地万教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