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守,于是举城降梁。
由此河北之地动摇,魏廷朝野大震。
但因忙于镇压六镇叛军,只得对南朝采取守势。
话说胡太后再次临朝称制,但从此朝政荒废,内外交困,已大非往日盛状。
朝廷威信恩德不立,天下州牧郡守处处贪婪、个个敛财受贿。
当时胡太后半老徐娘,尤为高涨,复致面无数,为所欲为。
因宠幸佞臣郑俨,公然在宫廷之内,权势遍布天下;李神轨、徐纥等风姿容貌俱佳者,皆被亲近侍奉,得入宫帷。
胡太后复位一二年间,其三人位居宫禁要职,手握王爵赐封之权,大小事皆出自私心,传遍朝廷,非但朝中文武侧目,同时亦为四方藩国君臣厌恶鄙视。
于是文武官员人心涣散,各地叛逆作乱,国家土崩瓦解,皆源起于此。
胡太后之侄胡僧敬利用亲属聚集之机,向太后姑母哭劝道:陛下为海内母仪,岂应如此轻佻?今朝野议论汹汹,我为姑母羞之。
胡太后大怒,从此不再召见胡僧敬。
亦自谓行为不检,惧被宗室憎恨,于是在宫内培植党羽,掩人耳目,凡被孝明帝所亲近宠爱之人,多借故谋害。
蜜多道人能说胡语,孝明帝以为近侍。
胡太后恐其传递消息,使人在城南大巷中杀之。
又在宫中杀死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皆乃孝明帝所亲近者。
明帝此时已年满一十九岁,见所用亲信皆死于非命,自然疑是太后所为。
于是使人持密诏至晋阳,召大将尔朱荣带兵入京,铲除太后所用佞臣,并尽诛其情夫面。
佞臣郑俨听闻其信,决定先下手为强,即与胡太后定计,下毒害死孝明帝。
其后以明帝妃潘充华之女冒充男子,立以为帝,改元武泰元年,史称元姑娘是也。
字幕:西元五二八年,北魏武泰元年二月,孝明帝忽然暴亡,元姑娘即皇帝大位。
因事突然,当时朝议皆谓明帝之死是郑俨、徐纥所为,于是朝野愤慨。
几天之后,胡太后才下诏说明:元姑娘本是潘充华所生之女,当初临时立之,以防朝中变乱。
今明帝既已入敛,朝野内外人心安定,便应另择君主,以继大宝。
天下人闻说竟有以公主充当太子,登立皇位大宝之事,皆为之惊讶不已。
众臣不敢稍有异议,于是奉太后之命,拥立临洮王元宝晖子元钊为帝,时年刚刚三岁,史称北魏幼主。
四月十一日,尔朱荣奉明帝密诏起兵,前锋渡过黄河,直逼洛阳京城。
镜头闪回,补叙尔朱荣来历。
字幕: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契胡,谓为鲜卑化羯人。
先祖尔朱羽健为契胡部酋长,因居于尔朱川,故以尔朱为姓氏。
祖父尔朱代勤受赐梁郡公,父尔朱新兴继承爵位。
尔朱新兴做酋长之时,族内畜牧兴旺,牛、羊、骆驼及马皆以毛色分群,弥漫于川谷之中,数量无算。
北魏朝廷每到出兵之时,尔朱新兴便献上马匹以及军资粮食以助王师,常得孝文帝表彰。
尔朱新兴年老,请将爵位传给儿子尔朱荣,北魏朝廷准许。
尔朱荣心机神妙,明察而有决断。
当时四方兵起,烽火遍地,尔朱荣暗藏大志,常将牲畜钱财散众人,招募纠合骁勇之徒,结交招纳豪杰。
州内侯景、司马子如、贾显度以及五原人段荣、太安人窦泰皆来依附,环聚帐下。
尔朱荣袭承父位,任契胡部领民酋长之,实力独尊;其后招兵买马,力量愈壮大,并趁六镇兵变之时,暗中起兵反魏。
孝明帝故作不知,反加笼络,许其驻扎晋阳,以镇压六镇民变。
至孝昌二年八月,尔朱荣举兵袭取肆州,自置官吏,朝廷渐不能制。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尔朱荣此次奉诏入京,便纳部将谋士之谏,于进军途中遍问皇族不容于胡太后者。
遂得孝明帝族叔元子攸,便令接至营中,立其为帝,并传檄天下,宣布为明帝复仇。
胡太后闻报大惧,令各位情夫领兵出战,俱是一触即溃,并无一个是晋阳大军对手。
胡太后与幼主对坐朝堂,见此时朝中已无可派遣之兵,只得召集孝明帝六宫所有宫女,都令进入寺院,自己也剃光头出家为尼,宣布逊位。
尔朱荣兵临城下,因见无人抵抗,遂遣骑兵入京,自寺院中拘捕胡太后及幼主元钊,皆令押送至河阴大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