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五集 白袍将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列阵,以待敌人后军前来破袭大营。

乃自上战马,与诸将来寻劫营者厮杀。

然而不待元昭安排完毕,陈庆之率其二百精骑早已穿透魏军左营,复自北营门杀出,杀敌数百,放起二三十处火头。

回顾自家兵将,不曾折损一人一骑。

待要整军再闯营时,见敌人瞬间列阵齐整,亦不由佩服对方统率之能,遂打一个呼哨,引军往回而走,亲自拖刀殿后,从容而退,丝毫不乱。

元昭见对方退去,闻报只有二百马军,不由大怒,急使前锋将军出战,自带亲兵自后急追。

往南追了十余里山路,看看赶上。

陈庆军大喝一声,又打一个呼哨,二百轻骑忽然一齐拨转马头,迎面直击,复杀入魏军队中,各奋全力,犹如砍瓜切菜,望风披靡。

陈庆之一边挥刀砍杀,一面自报名道:我乃白袍陈庆之也!

魏军初来乍到,地理不熟,因见两侧山林掩映,风吹树响,且是夜间,更不知敌军究有多少藏于暗处。

不敢力战,复返身而逃,拥塞道路,堵住元昭来路,不能前行。

陈庆之遂破其前军,复斩数百,缓缓回马而退。

魏军震恐,不敢追击,元昭只得收军回营。

经此一战,魏军皆知陈庆之大名。

陈庆之引二百精骑返回本寨,又与各军连营西进,背靠涡阳与魏军对峙。

将近腊月,传来魏军在梁军阵地之后修筑营垒消息,梁军军心开始动摇。

曹仲宗等恐怕腹背受敌,便欲撤军。

陈庆之竖立天子节仗于军门,向各位主将慷慨陈词:我等来此逾年,耗费军资巨大,只为聚集一处,抢劫而已乎?诸公皆欲退兵,岂为上报朝廷养士之恩,下为建不世功名哉!

我闻置之死地而后生,需俟敌军聚集,后与之决。

我有天子密诏,诸公将欲抗旨耶!

曹仲宗等不知虚实,于是听从其意,不复敢议退兵。

当时魏军建筑城塞十三座,以此控制梁军。

陈庆之重施故伎,乘朔日无月,借疏星夜色掩护,再次出动骑兵突击魏军,至天明时连克四个营垒。

北魏涡阳戍主王纬闻讯,以为梁军援兵大至,遂以全城降梁。

当时魏军其余九城,兵甲犹盛。

韦放便在投降魏军中挑选三十余人予以释放,让其回去,到魏军各营垒报告涡阳陷落消息。

陈庆之则率军跟随被释魏军士卒之后,擂鼓呐喊攻击。

魏军所余九座城堡先闻陷城惊讯,后又遭梁军凌厉攻击,便各无斗志,先后溃败。

梁军乘势追击,大败魏军,俘斩甚众,涡水为之断流,又降各城垒中三万余人。

梁武帝闻报大喜,诏令以涡阳之地设置西徐州,梁军乘胜进至城父。

陈庆之振旅还师,梁武帝闻说其数度战绩,不由赞道:卿真乃孤之子龙也。

于是满朝皆以赵云视之,呼为白袍将军。

北海王元颢降梁,并请梁朝出兵为拓跋宗室复仇,梁武帝许之,遂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七千护送元颢北归。

闪回结束,由此书接前文。

元颢闻魏师东去,不由大喜,乃与陈庆之乘其空虚,从铚城进,先率军攻占荥城,随后进至睢阳,来攻梁国城。

魏将丘大千率众七万分筑九城,抵御梁军。

陈庆之率兵攻打,从辰至申,攻下三垒。

丘大千大惧,率本部数万大军并梁国九城请降。

元颢大喜,见以七千破敌七万,不谓陈庆之善战,反以为得天之助,遂迫不及待登坛烧柴祷告,在睢阳城南登基即魏天子位,并改年号为孝基。

因陈庆之一路征战之功,封其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陈庆之自谓身为梁臣,因此固辞不受。

魏孝庄帝闻说梁国已陷,急诏命济阴王元晖业为帅,率羽林军二万来援。

元晖业遂进屯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

陈庆之闻说魏国援军到至,毫不惊慌,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二万魏兵,并俘元晖业,获辎重七千八百辆。

梁军乃乘胜直趋大梁,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

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虎牢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

元颢占据梁国,命陈庆之继续督军西攻荥阳。

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七万守荥阳,以拒梁军。

魏军兵锋甚锐,更兼荥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