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七集 天何言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也恁般小气!

由此遣回来使,在河北招贤纳士,每日结交胡汉勇士,召揽人才。

又常叮嘱部将:尔等欲得河北冀州全民支持,须汉胡皆重,不得强分彼此。

高氏兄弟在场之时,高欢便用汉语交谈,对汉族人谓:鲜卑人接受你等粮食布匹,是受你等雇佣,替你征战,何恨之有?

面对胡人之时,便以鲜卑语说:汉人是尔等奴婢,使尔等得其温饱,则何必欺之?

如此反复解说,胡汉各族皆大喜悦,河北众心尽归附高欢。

经过数月努力,高欢在河北立足已稳,遂决意与尔朱氏彻底决裂,便欲刀兵相见。

镜头转换,按下河北,再说洛阳。

尔朱世隆受侄儿尔朱兆委托,留守洛阳把控朝政,牵制傀儡皇帝元晔。

尔朱世隆心肠毒辣,留守洛阳不久,就趁元晔母亲卫氏出行之际,遣人扮成劫盗,在街巷中将其杀死。

建明二年春二月,尔朱世隆不满尔朱兆遥控朝政,欲行废立天子,以握朝廷大权。

遂以元晔与孝庄帝血脉疏远、且无威望为由,欲行废黜。

便问群臣:公等以为,宗室中何人宜继大统?

关西大行台郎中薛孝通进言:今有广陵王元恭,乃高祖亲侄,早有声望在朝,沉默不言多年,若奉其为帝,必定天人和谐。

尔朱世隆乃与尔朱天光商议,欲立元恭为帝,使人前去探听,其人是否当真聋哑。

镜头闪回,补叙元恭来历。

字幕:元恭,字修业,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生母王氏。

元恭年幼时端庄谨慎,有志向气度。

长大后喜学习,侍奉祖母、嫡母,以孝顺闻名。

正始年间袭封其父广陵王爵位,历任散骑常侍、正常侍,兼领给事黄门侍郎。

京兆王元乂专擅朝政,元恭称病不朝。

因恐为政变所累,复借称病之机装哑,不论朝廷加封何职,皆不一言。

元恭禁语八年,住在龙华寺中,从不与入交往。

永安末年,有人密报孝庄帝元子攸,说元恭不语是有反叛图谋,复说民间传言其有天子气象。

元恭惧祸逃至上洛,不久被擒回京城,拘禁多日,因不一语,且无罪状得免。

闪回结束。

至此尔朱世隆欲立元恭,又虑其真不能言,遂派亲信前往寺中探查。

元恭见来人说欲立己为帝,终于开口,答说四字道:天何言哉!

尔朱世隆闻报大喜,于是决意废黜元晔,复立元恭为帝。

时逢元晔出行郊祭,来到邙山南侧。

尔朱世隆、尔朱度律等擅作禅让文诰,派泰山太守辽西人窦瑗手持钢鞭,独入帐中见帝。

元晔惊问:卿持兵入见,却是何意?

窦瑗奏道:天意人心,尽归广陵王。

望陛下且行尧、舜禅代之事,以孚天下之望。

元晔长叹一声,并不费言,乃索笔墨签署禅文,复用玺印,掷于地上。

窦瑗急俯身拾起,双手捧了,来报尔朱世隆与尔朱天光。

广陵王元恭奉表,辞让再三,后即皇帝大位,改年号为普泰,史称节闵帝是也。

黄门侍郎邢子才起草天子赦文,文中因述及孝庄帝枉杀太原王尔朱荣之事。

节闵帝看罢,摇头说道:孝庄帝亲手剪灭强臣,非为失德之举,只是天意不厌祸乱,故致重蹈当年成济弑杀高贵乡公之灾耳。

百载之后史官自有定论,此处又何必再言其事耶。

邢子才:为臣愚鲁,陛下恕罪。

节闵帝不语,因命左右取来笔砚,亲自起草赦文:朕以寡德之身,幸受众卿推举为帝,愿与天下万民共贺。

大赦罪人,一依以往定式。

元恭闭口不言八年之久,至此当众开言,并亲书赦文,果然用辞精到,不同凡响。

朝廷内外无不欣然,以为终得贤明之君,希望其能使天下太平。

节闵帝为赏拥立之功,遂加封颍川王尔朱兆,彭城王尔朱仲远,陇西王尔朱天光,乐平王尔朱世隆,常山王尔朱度律,时称“五胡王”

又降封元晔为东海王,赦封高欢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斛斯椿为大都督。

复授尔朱兆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领军将军、领左右卫、并州刺史、兼录尚书事、大行台。

尚觉不足酬其大功,又欲加封为天柱大将军。

尔朱兆终觉不好意思,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