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八十四集 南北权臣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军刘澄、蒋元举领兵进攻,杜龛大败,走投无路,只好请降。

东扬州刺史张彪起兵围攻临海太守王怀振,陈蒨与周文育率轻兵奔袭张彪于会稽。

张彪部将沈泰开门迎入,陈蒨尽收张彪私兵家财,张彪败逃,被若邪村百姓所杀。

陈蒨因功被授为持节、都督会稽等十郡诸军事、宣毅将军、会稽太守。

山越环境险恶,山民不时外出侵扰,陈蒨分兵出击,将山越全部平定,从此威德日隆,名声大振。

闪回结束。

陈蒨至此被宣皇后迎回建康,即皇帝大位。

于是陈蒨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改元天嘉,是为陈文帝。

继而下诏,大封皇室及勋臣:尊武帝皇后章要儿为皇太后,宫室称慈训宫。

晋升镇南将军欧阳頠为征南将军,平南将军周迪为镇南将军。

封皇子陈伯茂为始兴王,继奉为始兴昭烈王陈道谭后嗣,改封始兴嗣王陈顼为安成王。

立妃沈妙容为皇后,皇子陈伯宗为皇太子,王公以下赐帛各有等差。

此时乃梁末陈初,南方大乱,土著豪强乘机起兵割据州郡,不奉朝命。

天嘉元年二月,高州刺史纪机反叛,占据宣城,响应王琳。

文帝遣太尉侯瑱在梁山大败王琳,且在博望击败入侵北齐军,生擒北齐将领刘伯球,尽获其辎重,俘敌军万计。

王琳及萧庄北逃齐国,其所属郢州刺史孙瑒举州归附陈朝。

同月,高祖陈霸先第六子陈昌归国,被封为骠骑将军、湘州牧,晋封为衡阳王。

天嘉元年夏,江州刺史周迪平定南中,斩杀贼熊昙朗,传京师。

北齐军弃守鲁山城,陈文帝诏令南豫州刺史程灵洗镇守。

二年正月,合州刺史裴景徽叛逃北齐,北周湘州城主殷亮降陈,湘州平定,陈文帝以太尉侯瑱为车骑将军、湘州刺史。

四月,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各郡平定;十月,霍州西山蛮率部归陈;十一月,高丽国遣使向陈朝贡献方物,肯定陈朝为正统。

陈文帝以武昌、国川两地归属竟陵郡,安定流民。

缙州刺史留异割据一方,不服管制,陈文帝诏司空侯安都率兵前往讨伐,平之。

天嘉四年正月,周迪割据临川郡以叛,陈文帝遣将击之,周迪弃城而逃,奔闽州刺史陈宝应,临川郡叛乱平定。

同年七月,周迪卷土重来,再次兴兵攻打临川,陈文帝命护军章昭达率大军前往征讨。

十一月,章昭达大破周迪军,将其党羽全部擒拿,唯独周迪单人独骑逃出重围。

十二月,陈文帝宣布大赦天下,诏护军将军章昭达进军建安,讨伐闵州刺史陈宝应。

直到次年十一月,章昭达在建安生擒陈宝应,及东阳郡叛匪留异,擒送京师,晋安郡亦被平定。

陈朝于此数年间致力于平定内乱,与北周、北齐并无大战,故一并记之。

北周明帝二年,西元五五捌年二月,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请求投降北周。

三月,周柱国大将军杨忠奉命与达奚武率五千骑兵,前往迎接司马消难来降。

二将兼道驰入北齐境内五百里,前后三次遣使与司马消难联络,皆不得通。

距北豫州虎牢城三十里,达奚武疑有异变,便欲回军。

杨忠谏道:我等深入敌国,身负重任,只有前进赴死之责,并无后退求生之理!

达奚武犹豫不敢向前,杨忠于是亲带千骑,连夜赶到城下。

虎牢城两面皆山,四面极为高陡,犹如绝壁,只闻城中传来更坼之声。

四更以后,杨忠遂选出擅于登高者五十人,皆以百抓索缘绝壁以登,突袭进城。

五十勇士缘壁入城,飞打开城门,杨忠引军杀入,遂得虎牢雄关。

乃派亲随出城,飞驰通知达奚武前来,与自己一并守关。

当时北齐守将伏敬远引两千甲士据守东城,点燃烽火严加警戒。

达奚武惧而不敢守城,于是大肆虏掠城内百姓而归。

杨忠万般无奈,乃使司马消难所部先回长安,自带三千骑兵殿后,缓缓而归。

军队行抵洛水南岸,将士解鞍躺卧休息,齐军忽追至洛水北岸,众军大扰。

杨忠对将士说道:尔等只管饱餐,今我处于必死之地,敌军怕我拼命,定不敢渡河。

将士餐罢,齐军方欲渡河,杨忠挥骑奔迎,齐军不敢逼近。

杨忠终引军平安返回。

达奚武叹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