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三集 钱镠封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

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

光启三年,黄巢降将毕师铎复反,召另宣州观察使秦彦为助,出屯高邮,攻打扬州。

吕用之大慌,急召庐州刺史杨行密领兵来救。

然而杨行密还未抵达,扬州已经城陷,高骈被毕师铎所囚。

九月初四日,高骈与其子侄皆被秦彦、毕师铎所杀。

杨行密闻讯,命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举哀出征,十月攻破扬州,杀秦、毕二人。

镜头闪回,叙述杨行密来历。

字幕:杨行密,原名杨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人。

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因平黄巢之功官拜庐州刺史,归属淮南节度使高骈节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骈爱其忠勇,十分宠信重用,因说“愍”

字为离乱受难之意,用于名字不详,遂为其改名杨行密,待如己子。

杨行密出身贫寒,父为农夫,而且早丧。

然而杨行密长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能手举百斤重物,一日可走三百余里。

僖宗乾符年间,江淮地区反叛群起,杨行密因参加叛军失败被捕。

刺史郑棨因其相貌奇特,以为必是英雄,遂予以释放,募为州兵。

杨行密其后奉命戍守朔方,不久提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

当地军吏厌其叛贼出身,不予留用,要他再次出戍。

临行之前,军吏问其所需。

杨行密大声说道:我无所需,只要取你项上人头!

于是拔刀出鞘,当即斩下军吏级,携带而出,趁此纠合同伙起兵为乱,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

刺史郎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于是占据庐州。

中和三年,杨行密为庐州刺史,为恩师高骈报仇,杀毕师铎、秦彦二人,兵入扬州。

闪回结束。

杨行密见扬州城中仓库空虚,便欲弃之,逢孙儒攻破高邮,恐惧未行。

门客袁袭进言:今有海陵镇使高霸,亦是高骈旧将,将军何不迎入扬州,共抗孙儒?

杨行密恍然大悟,便以高骈所遗军令召调高霸,使其率兵进入广陵。

高霸见是故主大令,引兵到至广陵。

杨行密心下略定,便欲命其去守天长,以卫扬州。

袁袭摇头,复又献策:将军诱使高霸而来,其早晚必知,知其内情则必怀二心,焉能复为将军所用哉?况若将军能胜孙儒,则不必召高霸至;如若不胜,天长岂归将军所有?依在下之计,不如杀掉高霸,而吞并其部,为将军所用。

杨行密信以为然,于是前往广陵,以犒赏军卒为名擒杀高霸,得其部下数千人。

其后不久,孙儒亦吞并秦彦、毕师铎兵马,举众攻打扬州。

杨行密见众寡难敌,欲逃海陵。

袁袭谏道:海陵难守,不如庐州城池完好,粮草充实,且乃将军所封故地,可先据之,以作后图。

杨行密言听计从,复退庐州。

杨儒遂入扬州,以为得计,并未乘胜追击,致使杨行密得脱,复养成气势。

杨行密在庐州养息已久,便问袁袭:我欲整装兼程而行,西取洪州,未知可乎?

袁袭谏阻道:钟传新得江西,势头正盛,不可图谋。

昔秦彦进入广陵时,曾召池州刺史赵锽托以宣州。

今秦彦已死,赵锽失其依恃,而守宣州非其本意,城守松懈易取。

况某素知赵锽为人,绝非将军之敌,故为将军所计,宜取宣州为上。

杨行密于是率军攻打赵锽,战于曷山,旗开得胜。

进而围困宣州,赵锽果然不肯坚守,弃城逃去,被杨行密追上杀死。

杨行密于是进入宣州,以此为巢穴割据自立。

龙纪元年,唐廷册封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

大顺二年,杨行密攻取滁州、和州。

景福元年,复取楚州,由此养成势力,称霸东南。

孙儒自从赶走杨行密,进入广陵,时久却不能守,于是焚毁城池,杀死老弱病残百姓以为军食,驱赶部众渡江,号称五十万,进攻杨行密。

杨行密部将田頵、刘威等皆被孙儒击败,杨行密大迫,遂想退走铜官。

谋士戴友规进言:孙儒虽然来势凶猛,将军可集中兵力挫其先锋,不必力战。

待相持既久,其兵力疲惫,士气大挫,便如前番虽得广陵,而不能守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