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真相集

关灯
护眼
第十四集 打虎太保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朱玫拥李煴为帝,李茂贞担任唐僖宗护卫,抵挡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追兵。

因功受命为武定节度使,为唐僖宗赐名为李茂贞,字正臣。

光启三年,唐僖宗返回长安,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领兵拦截,李茂贞斩杀李昌符。

此时既受昭宗檄诏,念及僖宗当年知遇之恩,李茂贞于是奉命兵,前往平叛。

只用半年光景,便于景福元年攻克兴元府,斩杀杨复恭父子,传京师。

李茂贞乘战胜余威,开始四处用兵拓展地盘,先后攻占凤州、洋州、泾原三郡。

自此李茂贞势力大盛,便始关心朝廷大事,屡次上表谏奏昭宗,评点政务。

朝中自有大臣欲与李茂贞联合,以扩大自己势力,于是重起笔伐口诛,再引朋党之争。

唐昭宗不似父兄怯懦,诏命李茂贞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李茂贞读罢诏书,大为不悦,拒绝上任,并上奏章讥讽朝廷:陛下今听信谗言,将臣调离京畿,臣恐将来军情有变,凤翔及陇右之军难以控制,只会使朝廷频危,百姓涂炭。

陛下车驾远行之时,又到何处前去避难哉!

唐昭宗见李茂贞如此不尊朝廷,便召宰相杜让能商议,欲以兵伐之。

杜让能不愿得罪李茂贞,进言道:李茂贞势力强大,朝廷无力应对。

况凤翔又离京城甚近,万一出兵失利,则无法收拾残局。

即如汉景帝忍痛诛杀晁错,亦来不及矣。

唐昭宗大怒道:朕岂能受藩镇欺凌而默不作声,软弱至此耶!

决意出兵,卿其毋言。

于是不纳杜让能之谏,出兵讨伐李茂贞。

两军交锋,果然反为李茂贞所败。

李茂贞获胜,顺势领兵进军长安问罪。

昭宗找人顶罪,杀死两个枢密使,函其级遣使送往李茂贞大营,请其退兵。

李茂贞奏说若不诛杀宰相杜让能,无以向诸将解释,乃更挥军向前,陈兵临皋驿站。

杜让能闻此,便对昭宗说道:陛下不听为臣忠谏,其事若何?臣早就预料必有今日,陛下只有杀我,才可纾解国难也。

唐昭宗泣下沾襟,诏命贬杜让能为雷州司户参军,复又赐死,遣使回复李茂贞。

凤翔军罢兵回镇,但从此之后,李茂贞更有不臣之心。

于是此后不断拓土开疆,侵逼东面州郡,复干涉河中郡立嗣之事,便与李克用生冲突,一场大战终不可免。

当初河中节度使,本为平叛功臣王重荣,与李克用乃是多年旧友。

光启三年,常行儒引兵夜袭刺史府,王重荣被害。

王重荣之兄王重盈任汾州刺史,因制诏将常行儒处死,河中诸将请其代领弟职。

乾宁二年,王重盈死。

重荣二子王珂与王珙反目,争夺河中节度使之位。

因为王珂为长,复有李克用支持,唐昭宗便下诏旨,将节度使授予王珂。

李茂贞见此大怒,干脆勾结邠宁节度使王行瑜与华商节度使韩建两镇,一起兵到长安问罪,逼请唐昭宗改换节度使人选,并求杀掉李磎和韦昭度两个宰相。

唐昭宗原是被打怕了的,焉敢驳回?遂收回前番任命,复命王珙袭其父爵,韦昭度及李磎亦惨遭李茂贞及王行瑜分别杀害。

李茂贞见目的达到,遂以养子李继鹏留守京城监督天子,自率大军回到凤翔。

李克用因与王重荣交厚,闻说其子王珂遭人欺凌,且天子亦被挟持,如何不怒?遂立大兵前至长安,欲攻凤翔,并解救天子昭宗。

李茂贞自知打不过李克用,更惧其三千鸦儿兵,召回李继鹏杀之,以向唐昭宗谢罪。

李克用趁此奏请昭宗,下令追杀李茂贞。

昭宗却复怕除掉李茂贞后,李克用必然势大难制,又欲保存李茂贞牵制李克用,遂以李茂贞有大功于国为由,不允其请。

李克用只得撤兵北回,临行时对昭宗说道:陛下今日不杀李茂贞,恐臣一旦离开,则京师便无宁日矣!

唐昭宗暗道:靠天靠地,皆不如靠自己也!

复命招募军队,使宗室统辖之。

李茂贞闻知,谓昭宗是在防备自己,于是又领兵进攻长安。

昭宗新募军队不堪一击,闻风而作鸟兽之散。

唐昭宗只好出逃,投奔华州韩建。

李茂贞进入长安,纵兵抢掠,又将许多宫殿付之一炬。

韩建努力调停,昭宗只得忍气吞声,非但不罪李茂贞,反加封其为岐王,拜尚书令。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