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考川。
皇幼子就此隐姓埋名,因胡三之姓,取名为胡昌翼,字宏远,号绎思。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胡昌翼二十二岁时,以《易经》登“明经科”
第二名进士。
胡三此时已经老迈,临死之时,见胡昌翼已经长大成人,并考得功名,便将其真实身世坦言相告,并出示当初从宫中所带出御衣、宝玩。
胡昌翼见到诸般物证,不由失声痛哭,如梦初醒。
然而此时已到宋代,胡昌翼以为不能屈节,侍奉他国君主,于是无意仕途,隐居乡中,开设明经书院,创皖派明经理学,遂为一代大儒。
曾作《遣兴诗》云:投簪搁笔厌文场,拂袖归来创小堂。
但向闲中消日月,岂知世上有兴亡。
醉乡往往眠芳草,归路时时送夕阳。
倘若异时成得志,林泉惟愿莫相忘。
诗中刻画怡然自得隐居生活,散出阵阵田园气息,同时亦兴亡之慨。
历史真相:胡昌翼在考川怡然自得生活,活到九十六岁高龄,冷眼旁观五代十国结束,又经宋朝太祖、太宗两代,直到西元九九九年,亦即真宗咸平二年十月三日,方才逝世。
其在学术上极有建树,一生倡导明经学,尤精邃《易经》,着有《周易传注》三卷、《周易解微》三卷、《易传摘疑》一卷。
因倡明经学,为后世儒宗,人称皆称“明经公”
而不名,其后裔被称为“明经胡氏”
,历代不绝。
又因昌翼本系李唐皇室之后,而冒胡姓,故又称“李改胡”
或“假胡”
。
于是“明经胡氏”
一族皆尊胡昌翼为始祖,其养父胡三则被奉为义祖。
胡昌翼知恩图报,遗训儿孙:“李改胡代代相传,决不复宗。”
此段闲文本是出自民间野史,但因其能自圆其说,且因为终结残唐史事缘故,便于此留作茶余可也。
镜头闪回,按下朱晃篡唐建梁,复说晋王李克用。
乾宁元年三月,李克用车裂李存孝,同年冬攻打幽州。
当时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已死,其弟李匡俦篡夺兄位。
李匡俦弃城出逃,被李克用追至景城杀之。
李克用遂得幽州,任命刘仁恭作为留后,自率兵还归太原。
乾宁二年六月,李克用攻克绛州,斩杀刺史王瑶;十一月击破邠州,王行瑜败走庆州被杀。
晋军在渭北遇雨六十天,李克用于是收兵。
乾宁三年正月,朱全忠攻打兖、郓两州。
兖州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及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朱瑄自知不敌,遂再次向晋军求救。
李克用派李存信去救,李存信屯兵莘县,被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伏击,败退洺州。
李克用亲自带兵攻打魏州,在洹水与罗弘信交战,李存信又败,致李克用子李落落阵亡。
六月,李克用破魏州成安、洹水、临漳等十余城。
十月又在白龙潭击败魏军,并攻打观音门。
朱全忠救兵赶到,魏军之危方解。
乾宁四年,燕王刘仁恭叛晋,大败李克用于安塞。
光化元年,朱全忠遣葛从周攻下河北三州,李克用派周德威出兵青山口,在张公桥败于葛从周部。
同年冬,潞州节度使薛志勤去世,李罕之接管潞州,叛投朱全忠。
光化二年,朱全忠派从叔朱琮攻破承天军,后又攻破辽州到达榆次。
未料遇到晋国能征惯战之将周德威,一举在洞涡击败朱琮。
同年秋,晋将李嗣昭起兵反攻,再取泽、潞两州。
次年在沙河击败汴军,再夺洺州。
朱全忠亲自带兵围击,李嗣昭败走青山口,夺取怀州。
随后汴军攻打镇、定两州,二州皆脱离李克用而依附朱全忠。
至次年天复元年,朱全忠被封梁王,率军攻下晋州、绛州、河中,擒王珂。
至此梁晋交战十余年之久,李克用失去三个同盟,只得写书送礼向梁求和。
朱全忠见这位老对头肯于主动服软求和,反而认为晋国气运已衰,可一鼓而下,遂不从其请,大举进攻晋军。
四月,梁军五路并进:朱琮进入天井,张文敬进入新口,葛从周进入土门,王处直进入飞狐,侯言进入阴地。
朱琮先取泽、潞两州,副将白奉国攻破承天军,晋军辽州守将张鄂、汾州守将李瑭皆迎降梁军,一时间晋国诸州之地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