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眼前一亮。
“哦豁!不愧是老谋深算的李世勣(李勣)啊。”
“能想出这种方式来查细作,是先惊后扰呀!”
“但不过,若真给成了,那岂不是以魏王被抓而落幕。”
“所以后面定有转机。”
徐如兰微微一笑,讲道:“妾身,也是这样认为的。”
“那看来我们夫妻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徐如兰反复叨念,目光如炬:“心有灵犀一点通?!”
“殿下,这个是残诗吧。”
“能不能把它补全,赠予妾身呀~!”
说的最后,尾音都带有了丝丝撒娇。
李宽想了想原诗,但有点记不清:“以后吧以后吧。”
“现在实在想不出来。”
此话一出,她有点失落了。
瞅见这一幕,李宽刮了刮她的小琼鼻,及时补道:“等哪天有灵感了,定会第一时间说给你听的。”
徐如兰莞尔一笑,露出甜甜的小梨涡:“妾身知道啦~!”
另一边。
李治则大开眼界了。
好家伙,既然能这样来排除细作。
真是匪夷所思呀!
学废了学废了!
李世民轻嗯一声,微微点头:“处理的很妥当。”
“并没有因为那个臭小子的给予的压力而乱了阵脚。”
“李世勣还是可以的。”
“几次天幕中,都表现的十分聪慧,也对大唐忠心耿耿。”
因为这个原因,他对李勣的观感再度好上几分。
李恪仔细想想。
这件事里,还真的我的问题比较大。
我太急了,急于解决魏王造反这件事。
虽然对谋反这种事是要立即扑灭,但给予将领压力这事是不可取的。
若此行带兵的不是李世勣的话,是一名性格急躁的老将,在我的压力下,做出急行军之事,那必会让李泰有机可乘。
最终,致使大军大败而归。
不过我现在在反思个毛啊。
此次天幕结束,我后面也再没有机会当皇帝了。
所以反不反思无所谓了。
一下子,他出现了摆烂的心态。
一刹那,他想通了一件事,立刻清空了杂念,不反思了。
【李勣军队内。】
【一些将领各形成小团体聚在一起,商议这事造成的影响。】
【“你们觉得,我们能不能在陛下给予的期限内,抓到魏王啊。”】
【“估计不行,都这个行军速度了,能抓到魏王才是奇了怪了。”】
【“可李勣将军不是说,他自有考虑嘛!”】
【“看将军那自信样,应该不是骗人的吧!?”】
【“这个不好说,我认为将军只是以此言来稳定军心而已。”】
【“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别到处说啊。”】
【“传到将军耳中,我估计得受罚呀。”】
【“明白明白,不会说出去的。”】
【这诸如此类的一些闲聊在军中随处可见。】
【但有些没耐心的人却坐不住了。】
【他们真担心魏王被擒住后,坏了他们背后主人的大事。】
【于是,有不少人偷偷去联系外界。】
【魏王、楚王等各方势力都收到了此消息。】
【对此,一些智谋之士,立刻洞悉了李勣的阳谋。】
【随后,将计就计,让魏王以时间拖时间。】
【当然,也让一些无用的蠢才暴露出去,让李勣以为他们中计了。】
【之后,魏王听从,真就拖延二十来天,暂解了危机。】
【而李恪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把说出去的话实行了。】
【那些将领通通革职。】
【当然,他也不执行,但有人早有预谋,把这话传遍了各大州。】
【因而要面子的李恪,就没有改口了。】
【不然,让大唐百姓误以为他是那种无信之君,那影响可就大了。】
【其中,李恪自然是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革职,让魏王有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