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需要自已或是常升出面收尾,但对出雄英而言,都是一次万金不换的成长历练。
“既然你舅舅已经给你布置了课业。”
“这三日,父王就不强制要求你去大本堂进学了。”
“除了给雄英出主意,找人替雄英解决大本堂的纷争,但有什么要求,父王都会支持。”
“雄英也给自已争一口气,让你舅舅看看什么叫做莫欺少年穷。”
感受着来自他爹的鼓励,朱雄英也硬气的昂起了头。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这是雄英和舅舅的赌约,雄英定不假他人之手。”
“只是这三日,孩儿只怕都要在藏书阁里翻阅古籍,寻找答案了。”
这一幕,直看的朱标的眼睛都笑眯了。
“去吧。”
虽说是考验。
可他和常升哪里不知道,那些大本堂内的讲师无非就是仗着太孙还要在大本堂授业,所以才在暗中争锋,试图假皇家之威影响“官学校订”的风向。
可若是太孙不去大本堂上课了。
还独立于大本堂之外,请了个私塾先生,这帮被釜底抽薪,连饭碗都受到了威胁的大本堂内的讲师非得炸锅不可。
这种驱虎吞狼的威胁下,就算有再多的分歧,也得在外部的压力前先行抱团,一致对外将,儒学的解释权先攥回自已手里再说。
可以说。
都不需要朱雄英做些什么。
只要朱雄英在藏书阁多待两天,那些大本堂的讲师都会坐不住。
若是耽搁了朱雄英的开蒙,他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得牵连问责。
这就是太孙的分量。
至于朱雄英额外还能搜罗思忖出怎样的计谋,那都算是意外之喜。
毕竟也只是一个催动他开动脑筋的由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