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赵俣面子,不是她非问赵俣不可。
赵俣哪能不知好歹?
所以赵俣一口就答应下来。
接着,赵俣和向太后商量了怎麽对付刘清菁丶怎麽应对刘清菁和新党有可能正在酝酿的报复。
两人一致认为,因为赵俣威胁要为孟相翻案,短时间内,不论是赵煦,还是刘清菁,都不敢轻举妄动,但因为有赵茂存在,赵煦迟早还是会立刘清菁为皇后的,这根本挡不住。
好在,因为赵俣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刘清菁就算是当上了这个皇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应该都不敢轻易打向太后的主意。
其实,向太后忧心的,一直都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在这一点上,赵俣守口如瓶,一点都没说未来根本就不用担心,而是顺着向太后说,他们现在也只能是,先静观其变,再见招拆招。
说完正事,赵俣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又陪向太后吃了顿饭。
席间,赵俣没有食不言,而是藉此机会跟向太后聊了赵宋王朝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丶新党改革方面的错误丶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又聊了赵宋王朝的几个邻国,像辽朝丶西夏丶吐蕃丶高丽丶日本丶大理丶李朝丶占婆丶吴哥。
在说起赵宋王朝的问题和新党改革方面的错误时,赵俣将每一个问题剖析得鞭辟入里,每一句话都如同锋利的刀刃,精准地剖开了赵宋王朝那看似光鲜实则腐朽的肌体,直指要害。
而且,完全不同于赵佶那种辞藻华丽丶文采风流丶空谈理想。
赵俣不论说到哪里,都是引经据典,结合史实,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提出的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既具有前瞻性又不失可行性,仿佛每一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金玉良言。
在谈论是否该变法时,赵俣一点也不像赵佶那麽滑头。赵佶明明也想变法,但是他却总是顺着向太后的话说。赵俣则是态度鲜明的表示,如今的赵宋王朝,内忧外患,若不革新求变,恐难长治久安。
不过,赵俣也说了,变法要讲究方式方法,绝不能像新党那样乱搞。
最重要的是,赵俣真不只是喊口号而已,而是说出来了可行并且能打动向太后的方案,关键给向太后讲明白了这里面的原因。
为什麽要变法?
不是百姓活不下去了,而是朝廷没钱了。
朝廷为什麽没钱了?
就是因为赋税太重,压得百姓喘不过气,丰年呢,还能勉强糊口,要是赶上灾年,或者朝廷要打仗,那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因此,百姓宁愿跑到山沟里或者给地方豪强去当佃户打工丶宁愿当流民,也不再想给朝廷交税当编户齐民了,因为他们真交不起。
而那些豪门大户丶士绅望族又不用交税,或者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避税。
赵俣套用朱熹的话:「富家业多税少,益长兼并之势……苦乐不均,公私受弊,有害国家发政施仁之实,日甚一日,无有穷已。」
再加上祖上传下来的不抑制土地兼并。
结果,朝廷越来越穷,达官贵胄丶士绅望族丶豪门大户越来越富。
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赵宋王朝的统治。
所以,必须变法,而要想变法,就得从根源入手……
说起赵宋王朝最大的敌人辽朝时,赵俣不仅分析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