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老奴请缨
…
这些年来,童贯对赵俣一直非常「忠诚」。
赵俣喜欢美人,童贯就天南海北的为赵俣搜罗美人。给赵俣献美人的大臣有很多,但不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没有人能跟童贯相提并论,动不动就劝赵俣搞选秀的蔡京都得让路。
赵俣追求开疆拓土丶丰功伟绩,童贯便投其所好,在西北帮赵俣统帅西军,帮赵俣剿灭方腊起义,甚至帮赵俣杀江南的士绅地主。
赵俣很清楚,童贯的这种「按需付出」,看似忠诚,实则是用帝王的欲望,换取自身的权力与财富。
但这不重要。
帝王之道,从来不是求臣子纯良无瑕,而是要让其为我所用。童贯献美人丶拓疆土丶镇叛乱,每一件事都精准踩在他的需求上,这份「忠诚」或许裹挟着私欲,可对赵俣而言,足够了。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人的才能与德行自古难有周全,若能取用长处丶弥补短处,天下便没有不可任用的人;可若一味苛求短处丶舍弃长处,天下就没有能留存的人才。
蔡京贪婪,却能打理朝政;李纲刚直,却不懂变通。若盯着童贯之辈的贪权逐利不放,那朝堂之上,怕是无人可用。
更何况,童贯的欲望,恰恰是赵俣最放心的「枷锁」。他所求的权力丶财富丶地位,皆由自己一手赋予。只要自己牢牢掌控着皇权,他便只能依附于自己,将「按需付出」的忠诚,刻进骨子里。
形象一点来说就是,童贯就像一条恶犬,他的欲望就是狗绳,这根绳子始终在赵俣手中攥着,赵俣想让他咬人,他就咬人,赵俣想让他咬谁他就咬谁。
这就足够了。
所以忠诚这方面就不用说了。
只说能力。
赵俣始终认为,童贯还是有点军事才能以及统帅的魄力的。
历史上,他以监军身份随王厚出征湟川,恰逢皇宫失火,赵佶下旨止兵。他判断战机不可失,竟隐瞒圣旨内容,谎称赵佶下令进军,最终收复四州失地。事后他向将领展示真诏并宣称「战败愿独担罪责」,既彰显了敢于抗命的军事魄力,又以「揽责」姿态收买军心。
这就很高明,很不一般。
在治军方面,他采取「实用主义」策略:一方面虚报兵额(以十万兵额申领粮饷,实际只养八万军队),将差额中饱私囊;另一方面却足额发放军饷,并把战场缴获赏赐将士。
这种「私吞公款却厚待部下」的操作,既暴露了他贪婪本性,又靠利益绑定巩固了他在西军中的威望,最终形成「部分军队非童贯指挥不动」的局面,使得他坐稳了西军的主帅之位。
不过,由于赵俣穿越过来,对宋军进行了改编,创建了神机军和四辅军,使得拥有先进火器的此二军成为宋军的主力。
关键,赵俣将西军中的名将全都抽调了出来,编入神机军和四辅军,又将部分西军分离出来,调到各个战场上,这使得西军的战力锐减。
另外,赵俣还对中央禁军和江南禁军进行了重编,将其中的匠人全都剔除,除了留下一部分军匠率领工程兵辅助军队打仗,其馀都被赵俣编入工部,支援科技发展和大宋的基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