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关灯
护眼
第384章 老奴请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擅长步兵与骑兵协同作战,面对辽国精锐骑兵,亦有成熟的应对战术。

    说穿了,此次去可敦城,是一场与自然天险丶强敌精锐的双重博弈。自大宋出兵,需先穿越千里草原,此处无固定路径,每逢雨季,泥泞沼泽能陷没战马马蹄,腐草瘴气更易引发军中疫病;入沙漠后,昼夜温差可达数十度,白日烈日炙烤甲胄,烫得将士难以触碰,夜间寒风如刀,能穿透棉甲直刺骨缝,且水源稀缺,往往要靠将士背负水囊,在沙海中寻踪隐秘泉眼。

    沿途更需提防草原部落的袭扰,这些部落熟悉地形,常以小股骑兵突袭粮道,若不能及时应对,轻则损失粮草,重则动摇军心。

    而抵达可敦城后,面对的是两万辽国精锐骑兵,他们皆为一人多马配置,机动性极强,既能发起冲锋撕开阵型,又能快速撤退避免损耗,且城中粮草充足,依托坚城固守,绝非易与之辈。

    这般艰苦的远征,对兵力的身体素质丶耐力与战斗经验,都有极高的要求。

    纵观大宋的各支军队,可能也只有西军最适合干此事了。

    ——其他宋军,虽装备精良,却鲜少经历长途远征,更难适应草原沙漠的极端环境。因此,无论是应对沿途的自然险阻,还是抗衡可敦城的辽军,西军都是此次远征的合适之选。

    虽然赵俣已经有些动心了,但他还是问了童贯一句:「爱卿可有把握?」

    童贯沉声说道:「若不得,臣愿死。」

    赵俣问:「爱卿准备率多少人马前往?」

    童贯对答如流:「三万精锐,五万战马,骡驼各五千,多带虎蹲炮丶轰天雷,确保此战必胜……」

    这人带的多了,消耗太大,一旦失败了,大宋难免会元气大伤;而带的少了,到了可敦城,打不过那两万一人多马的精锐辽骑兵,也是没用。

    童贯选择率领三万精锐宋军前往可敦城,数量上还是能兼顾稳妥和可控的,而且,童贯准备用虎蹲炮和轰天雷去击败那两万精锐辽骑兵,也是比较可行的。

    至此,赵俣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让童贯和西军去执行这个任务。

    当然,还有一些细节,有待商量和定夺……

    ……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