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手金针一手战神,穿书嫡女赢麻了

关灯
护眼
第35章 金针救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桌面上摆着断簪,姜晚看得有些心烦意乱。

她原是信心满满,坚信赵长运找不出什么信物,未想事情竟如此峰回路转。

当年救了赵老爷之人,竟当真是姜老汉。

至于那儿戏般的婚事……

这不太可能啊。

姜晚回想姜老汉的处世为人,老实淳朴,为人本分,不贪慕虚荣,不占人便宜。

姜老汉可是会挟恩求报,借恩情将女儿嫁入大户的人?

门不当户不对,夫妻二人可能处得下过得好?

若是过得不好,他一个小地方的穷老汉又怎么帮女儿出头?

再者,以姜老汉对女儿的疼爱,可真能舍得让女儿远嫁千里之外的建州?

不,这不对。

姜晚闭上眼睛,在原主的记忆里用力搜寻,依稀是找到了相关的记忆碎片。

在原主小的时候,姜老汉似乎是提过此事,但就那么一次。

但说的是救人的事,可从来没提起婚约之事。

她想可能是赵老爷有心,单方面许了婚事,但姜老汉并未应下。

姜晚反复琢磨,觉得大概是自己猜的这般。

若不然,何以姜老汉这些年从不提起,甚至临终前也并未交代?

显然是没有的。

如是想着,姜晚镇定下来。

赵长运就坐在一旁,看着姜晚脸色变来变去,心情忐忑之余,又不免有些沮丧。

他有那么差劲吗,值当阿晚看见信物之后一副天都塌了的表情?

他家好歹也是建州大户。

他老子这些年还挺上进挺争气的,从建州一名普通有钱的布商,干成了最有钱的布商,还是商会头头,生意做到各地。

他是家中独子,挣下的偌大家业将来都是自己的,只要他将来别染恶习败家得太厉害,钱基本上是花不完的。

就这条件,按道理来说,应该还好啊。

记得在建州老家,可是有不少人家抢着跟他结亲来着,虽然这些人家最终都被他老子拒绝了。

但也足以证明他家境不差啊。

难不成是出在容貌上面?

赵长运下意识摸了下自己的脸,一双眼睛着急地四处张看,在屋里没找到镜子,倒是在角落里瞧见了盆水。

正待他欲偷偷挪过去照照仔细的时候,忽听姜晚清越平静的声音响起,“赵公子。”

赵长运连忙坐定,正襟危坐,不敢乱动。

姜晚看向他,“我觉得,这簪子顶多只能证明我爹确实救了你爹,并不能证明确有婚约这回事。”

“啊?”

姜晚认真分析,“如果真有婚约,我爹弥留之际,不可能不交代于我。毕竟他去后,我就只剩下自己,若是有夫家照看,他便是去,也能去得安心一些,不是吗?”

不能不说这话确实有些道理,只是……

赵长运反驳,“可能是因为两家失散多年,伯父觉得告诉你也无济于事,这才没提起呢?”

姜晚沉吟了一会儿,“你说的也不无可能。”

这话叫赵长运眼前一亮,但下一瞬便又黯下。

“但说到底都是猜测,事实是我爹从始至终未曾与我提及婚约之事,婚约是两家之事,不能光听你们一家说了算。”

姜晚开诚布公,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无人证又无婚书,便说我是你未过门的妻子,这实在牵强,恕我难以接受。”

赵长运攥紧手里的断簪,难以接受,“不,阿晚,你自己看,这信物……”

姜晚打断,“信物是相认的凭证,却不是婚约的证据。”

“可若不是定下婚约,何必要什么相认的凭证?”

“这你就狭隘了,救命之恩就只能许以婚约吗?还可以是金银财帛,田舍奴婢,绫罗绸缎……赵老爷也是怕认错了恩公,好处给错了旁人。”

“不是的,我爹从来不是这么想,他从小就跟我说,定的是亲事。阿晚若不信,可以去建州打听打听,此事几乎人尽皆知。”

“我只认父亲遗命,别的赵公子不必说了。”姜晚坚决不认。

赵长运定定地盯着姜晚,“阿晚,你说这么多,是不是就是为了赖账?”

这个发现叫他有些挫败,“是我哪里不好,阿晚就这般看不上我?”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