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关灯
护眼
第119章 地头蛇与过江龙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和薛宝钗沟通完后,苏慕白的心也是放松了下来。

如今的薛家对于苏慕白而言,已经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工具人。

接下来苏慕白除了要统筹朔方军后勤供应外,还要重建幽州,发展幽州的民生经济。

既然要搞经济,自然少不了薛家这样的豪商在幽州投资。

虽然说幽州本地也有不少豪商世家,但是仅仅是他们,不足以支撑整个幽州的开发。

而且苏慕白也不希望这些世家在自己手中不断坐大。

所以接下来幽州的重建开发,苏慕白必然是要控制幽州本土世家的份额,不可能让他们一家独大。

对于如何治理幽州,苏慕白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腹案,接下来需要薛家配合的地方还有许多。

薛家能够发展的平稳,苏慕白自然是乐见其成。

在简单沟通了一番后,两人安安稳稳吃了顿饭。

结束了晚餐之后,看着薛宝钗那有些意动的眼神,苏慕白也是没有拒绝,带着薛宝钗回了卧房之中。

闺中之事不足道。

时间一晃,转眼半个月时间便过去了。

这半个月时间里,苏慕白将整个幽州的政务重新梳理了一下,幽州战后的秩序也得到了重建。

临近春节,原本冷清的幽州也多了一丝烟火气息。

与此同时,经过幽州通判张铭的努力,幽州排的上号的世家豪门都悉数派出了主事之人来到了幽州城府衙。

此时府衙内,苏慕白端坐主座,众人面向苏慕白恭敬行了一礼后说道。

“我等见过知州大人,通判大人。”

苏慕白微微抬手后淡然说道。

“诸位幽州贤达、乡梓耆老、

“本官奉圣命守牧幽州,自抵任以来,夙夜匪懈,常思如何使幽州百姓安居乐业,使这北疆重镇物阜民丰。”

“幽州乃我大乾边境重镇,诸位的家族世代扎根于此,或耕读传家,或商通南北,或保境安民,与这方水土早已血脉相连。”

“今年九月,突厥犯边,朔方军在幽州与突厥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事。”

“诸位的家族都响应了朝廷号召,协助朝廷防守幽州。”

“虽然最后突厥被击退,但幽州城破损严重,百姓更是生灵涂炭。”

“而且诸位心里清楚,这次的幽州大战,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为了确保幽州安宁,幽州城修复刻不容缓。”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但如今府库紧张,州府拿不出足够的钱粮加快幽州修复进程。”

“朝廷则是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朔方军的供应之上,对幽州有心无力。”

“因此本官将诸位贤达请到了府衙,为的便是商议此事。”

众人一听一个个面露难色,搞了半天,这新任知州是来打秋风的啊。

但这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带头拒绝,随后这些人把目光投向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显然是等着老者发话。

这个老者便是幽州孙家的家主孙云,孙家以绢马贸易起家,在大乾尚未建国之时,便已经在幽州扎根。

历经二百余年传承,在幽州可谓是根深蒂固,在幽州豪门世家之中更是地位极高。

眼看着众人看向自己,孙云心中一阵无奈,孙家在朝中也是有关系的,对于苏慕白的来历很是清楚,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不敢去驳苏慕白的面子。

孙云略一思索后看向苏慕白恭敬说道。

“苏大人所言极是,我孙家扎根幽州多年,生于斯长于斯,如今州府困难,按理来说,孙家责无旁贷。”

“但三个月前幽州大战,我孙家损失惨重。”

“不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孙家愿意节衣缩食,纳捐五千两,粮食一千石,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了孙云的带头,其他几家也是纷纷附和,你三千两我两千两的喊了起来。

听到这里,通判张铭摆了摆手后说道。

“诸位,诸位,安静一下,苏大人话还没说完呢,你们无需着急。”

众人听后吃了一惊,好家伙,该不会这都不满足吧,那这位新任知州大人可就太黑了。

不过常言说得好,民不与官斗,他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