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关灯
护眼
第142章 杀他个血流滚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么?”

“还没呢。”王图接过药碗,道:“夏大人临走的时候说了,他们今天要跑的地方可不少,这个季度海运的税银庞杂,核对就要花费不少工夫。”

杨帆微微颔首,朝着正堂外走去。

天空阴沉沉的,寒风萧瑟,杨帆忽然问王图:“咱们离开应天多久了?”

王图想了想,“洪武七年大人离开应天,算一算已经两年零几个月了。”

已经那么久了么?

杨帆心中念头一动,说道:“你派人去催一催,将我亲自撰写的那本书印刷出来,送往泉州府各地,对了,也要送往京城一份,呈递给陛下。”

王图点了点头,忽然感觉到鼻尖一凉,他抬头一看,惊喜地喊道:“大人,下雪了!”

福建的雪没有北方那般浓烈,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杨帆伸手接住雪花,一时间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应天。

“是啊,下雪了,冬天来了。”杨帆笑了笑。

“我们也该回去了,瑞雪兆丰年,明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呀!”

洪武九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要早不少,连福建这样的地方都下起了雪。

……

应天,奉天殿。

此刻,奉天殿外一片银装素裹,奉天殿内,却气氛热烈,今年的各地收成不错,大明一片欣欣向荣,朱元璋的心情也格外地好。

户部尚书楼覃,正在向朱元璋奏报今年各地缴纳税粮的情况。

空印案后,各地的官员都学乖了,不敢在这上面做任何的文章,老老实实缴纳税粮。

“今年各行省风调雨顺,所得税粮相较去年,稍有增加,南北……”

楼覃在老上司颜希哲落马后,顺理成章成为新任的户部尚书,他没颜希哲那般八面玲珑,做事死板、较真,只看数字不管人情世故,在朝堂上也没什么朋友。

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微微眯着眼睛,根本没听楼覃说话,他也懒得听楼覃絮叨,其他的官员们状态也差不多。

“遍观南北各省、府、州、县,基本税粮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两地。”

朱元璋高居龙椅上,来了兴致,道:“哦?哪两地不同?”

楼覃组织了一下措辞,道。

“其一,山东曲阜,山东曲阜的税粮比去年增加了两成;其二,泉州府晋江县,税粮相较于去年,增加了两倍之多!”

两倍?

山东曲阜的税粮增加快,朱元璋是有预见性的,因为曲阜自从施行了摊丁入亩后,成果不小。

可晋江县的税粮增加,简直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中书省参知政事丁玉站了出来,道:“楼大人,晋江县就那么大,为何突然税粮猛增?这里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楼覃面色沉静,道:“晋江县交上了多少税粮,户部就统计多少税粮,丁大人是信不过我户部么?”

丁玉脸皮抽动了一下,挤出一抹笑容:“楼大人误会了,本官只是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害怕晋江县为了讨陛下欢心,加重了晋江县百姓的负担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朱标恰到好处地站了出来,笑道:“父皇,关于晋江县的事情,儿臣倒是知道一些。”

胡惟庸、丁玉、冯冕等见朱标站出来,脸色都变得有些不自然。

朱标与杨帆的关系谁不知道?晋江县缴纳的税粮高出其他地方一截,这实打实的政绩摆在那,恐怕朱标要借题发挥,为杨帆归京做铺垫了。

“哦?你知道?”

朱元璋含笑看着朱标,也明白儿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你来说说。”

朱标抖擞精神,高声说道:“杨大人在晋江县,铲除贪官污吏,推行‘摊丁入亩’之法,虽然晋江县是后推行此法的,进度却已经赶上了曲阜,且成绩斐然!晋江县缴纳上来的税粮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话锋一转,道:“杨大人在晋江县治理地方有功,推行新政造福当地百姓,这等人才岂能一直留任地方?父皇,儿臣觉得应将杨大人调回京城,再做安排。”

朱元璋闻言有些意动,可还未等朱皇帝说话,御史中丞涂节就站出来了。

涂节恭敬地说道:“殿下,杨大人理政的成绩的确不错,可如果仅仅因为今年税粮翻了几倍就将他调回京城,未免难以服众,万一将来有人消防,为了升官压榨百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