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关灯
护眼
第143章 归京,故人再见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人太客气了,既然如此,本官可以在泉州府住上个一年半载,你说怎样?”

杨帆笑吟吟地走出来,看着刘克佐,刘克佐的脸色瞬间僵住了,他巴不得杨帆赶快滚蛋。

见刘克佐语塞不说话,杨帆挥挥手道:“看来刘大人并不欢迎我,也罢,我就随着殿下一起回应天,不再叨扰了。”

刘克佐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说道:“杨大人这是哪里的话?你愿意留下,本官当然欢迎……”

刘克佐的尴尬并未持续太久,王图就来禀报,一切都已经收拾好,随时可以出发。

朱棣与杨帆也没犹豫,从福建到应天这路程可不短,要赶在除夕前到应天,必须即刻启程。

车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府衙,刚一出后门的巷子,就见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

百姓们摩肩接踵,都来送别朱棣与杨帆。

“燕王殿下保重,杨帆大人保重!”

“愿殿下与大人一帆风顺,平安喜乐!”

“杨大人,晋江县百姓,永远感念大人仁德!”

“燕王殿下……”

百姓们见到车队出来,纷纷叫喊,送上祝福。

杨帆与朱棣也走出马车,对着百姓抱拳行礼。

朱棣感叹道:“人生一世长如客,能来晋江县一趟,受百姓们欢送,当真是一大幸事!”

杨帆则微笑着说道:“殿下待百姓如友,造福百姓,百姓自然也会念着殿下的好,若是天下官员都能这样,就真是天下太平了。”

车队离开晋江县城好远,百姓才停止了送行。

晋江县风景依旧,杨帆不舍地回望了一眼晋江县,便踏上了旅程。

从南到北,越往北温度越低。

应天城,还是原来的模样,古城在雪花中静静矗立着,仿佛亘古不变的丰碑。

吱呀——

小院的院门被推开,院落里一切如旧,石桌、石椅,还有一株已经落了叶光秃秃的槐树。

杨帆走进院子里,放下行李,让他有些惊讶的是,院子里很干净,地面不过落了一层薄雪罢了。

有人收拾?

杨帆想不到是谁会为他收拾院子,当初他去了晋江县,京城的人估计以为他这辈子都不会回来吧?

进屋放好行李,杨帆就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

他出门一看,一个身材高大,蓄着短须的汉子手里拎着食盒、酒水来了。

“怎么了?杨老弟?去南边两年,回来不认识我了?”毛骧咧嘴一笑,他一笑杨帆也跟着笑了,道。

“差点没认出来,毛大哥比从前精神太多了,哈哈哈。”

杨帆快步上前,与毛骧拥抱了一下,久别重逢,两个人都倍感亲切。

毛骧能在杨帆返回京城的第一时间就赶来看他,这份情谊,杨帆很是感动。

随即,毛骧将食盒放在桌上,取出里面的菜品,说道:“我买了些吃的还有好酒,知道你刚回来肯定饿了,今天咱们兄弟不醉不归。”

杨帆也不客气,落座后给毛骧倒酒,二人碰杯。

辛辣的酒水刺激着杨帆的味蕾,让他瞬间好像就回到了两年前,还在锦衣卫的时候。

“别光顾着喝酒,吃菜,吃菜。”毛骧招呼着杨帆,道:“杨老弟,你离开应天两年多,可是在福建闯出好大的名头啊。”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毛大哥夸张了,我就是在泉州府做了我该做的事情,谈不上什么好大名头。”

“哎!”毛骧摆摆手,一脸正色:“我是一个武人,不懂政务,更不懂什么财政,可是有一点我看得明白,你能让泉州市舶司,两年内税收翻了二十倍,这就是真本事!”

毛骧话糙理不糙,道:“朝中文采好的大人很多,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的更多,可话说得再漂亮,事办不成,钱收不上来,那就是纸上谈兵,有何用?眼瞅着西平侯要出征了,这出征一次,银子如流水,你们泉州市舶司缴纳上来的赋税,已经充入此次的军费了。”

毛骧举杯,敬杨帆:“这一杯酒,毛大哥敬你!”

杨帆与毛骧又连续喝了两杯酒,脸色都有些泛红,毛骧拍了拍杨帆的肩膀,道:“当初你离开京城,老哥我真以为你回不来了,现在看,去福建是好事,离开了应天这个是非之地,你有了主政一方的经验与功劳,未来外派,能去更好的地方施展拳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